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菜用睡莲营养成分及重金属含量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绿梗菜用睡莲(Nymphaea tetragona)及红梗菜用睡莲的15营养成分和4种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与评价。结果表明,1与104~140种(品种)新鲜蔬菜已知数据比较,绿梗和红梗菜用睡莲均有较高含量的维生素C、钠及较低含量的干物质、蛋白质、钾、钙、镁、铜、锌、磷及硒;绿梗菜用睡莲有较高含量的粗纤维、锰及较低含量的铁,红梗菜用睡莲有较高含量的铁及较低含量的粗纤维。2菜用睡莲是一种含钠量较高的蔬菜。3绿梗菜用睡莲营养成分含量总体高于红梗菜用睡莲。4湖北产区菜用睡莲的铅、砷、镉及汞等重金属含量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菜用睡莲栽培土壤和灌溉水铅、汞及镉安全指标验证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用睡莲(Nymphaea tetragona Georgi)是湖北省开发的一种以叶柄及花柄为产品的新型水生蔬菜。为了评价菜用睡莲对铅、汞及镉3种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并比较有关标准中关于土壤和灌溉水中铅、汞及镉安全指标限量值的适用性,利用睡莲盆栽进行了3个独立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土壤铅、汞及镉含量与灌溉水及菜用睡莲产品中的铅、汞及镉含量分别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菜用睡莲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系数(PUF)为镉0.99~3.26汞0.50~1.50铅0.00~0.02,对这3种重金属均有良好的富集效果,可以用于土壤和水体中重金属的吸收清除。在处理土壤铅含量为65 mg/kg时,菜用睡莲产品的铅含量为0.3 mg/kg,达到GB 2762-2012叶菜蔬菜的上限值以及NY/T 5010-2016规定的铅含量上限值,不能保障菜用睡莲产品铅含量符合GB 2762-2012的规定。利用回归方程计算的理论值表明,土壤铅≤65 mg/kg、汞≤0.05 mg/kg及镉≤2.88 mg/kg时,菜用睡莲产品符合GB 2762-2012的限量值规定(铅0.3 mg/kg、汞0.01 mg/kg、镉0.2 mg/kg)。如果实行种养结合模式,则NY/T 5361-2016规定的土壤和水铅、汞及镉含量限量值指标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杨宽  朱天龙 《园艺学报》2020,47(Z2):3075-3076
‘婚纱’睡莲是从以变色睡莲(Nymphaea atrans)为母本,蓝星睡莲(Nymphaea colorata)为父本的人工杂交后代中选出的新品种。大株型。叶片绿色,卵圆形,叶径32 ~ 35 cm × 36 ~ 40 cm。花半重瓣,碗状至放射状。花瓣32 ~ 35枚,开花3 d后颜色由白色变为深粉色。花径16 ~ 20 cm,花朵高出水面20 ~ 32 cm,萼片4枚。属于热带睡莲,北方地区不可室外越冬。  相似文献   
4.
以海南引种的86份睡莲资源作为研究对象,对45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相关性、聚类、主成分等分析。结果表明:86份睡莲表型性状存在着丰富的变异。13个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612~2.041,最高的是花瓣宽度(2.041),最低的是萼片枚数(0.612);32个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259~1.648,最高的是花色(1.648),而柱头盘颜色(0.259)和中轴突颜色(0.259)两个性状的多样性指数最低。13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9.98%~122.06%,其中具有强变异的性状有两个,分别为雄蕊个数(122.06%)、花瓣总数(109.87%)。相关性分析表明,叶长与叶宽等6对性状呈极显著性正相关(P<0.01)。聚类分析将86份睡莲分为4个类群,依次为:广热带睡莲品种群、澳大利亚睡莲品种群、古热带睡莲品种群、广温带睡莲品种群。主成分分析共提取出特征值大于1.5的8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60.838%。86份供试睡莲综合评分排名最高的为‘澳洲白巨’睡莲,最低的为‘小白子午莲’睡莲。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不同休眠状态的热带睡莲(Nymphaea)地下茎,在不同消毒处理和不同的藏沙湿度下进行了越冬沙藏试验。结果显示:在西安地区,沙藏是一种简单、高效的热带睡莲地下茎贮藏方式,贮藏成活率可达95%以上,贮藏用沙和地下茎无需消毒处理,置于9~17℃黑暗处,藏沙湿度以40%~80%为宜。西北林学院学报23卷第4期李淑娟等热带睡莲地下茎越冬贮藏试验  相似文献   
6.
吴倩  张会金  田洁  王晓晗  张玲  王亮生 《园艺学报》2018,45(Z2):2807-2808
‘粉玛瑙’是以睡莲品种‘紫外线’为母本,以‘普林夫人’为父本,经人工杂交选育而成的新品种。中型植株。花半重瓣,放射状星形。花瓣尖部为淡红紫色,基部为黄白色,32 ~ 36枚。花径12.0 ~ 13.8 cm,花柄超出水面12.0 ~ 14.2 cm,萼片4枚。叶面紫褐色,卵圆形,边缘具不规则锯齿,叶径24.3 ~ 25.0 cm × 21.6 ~ 22.3 cm。属于热带睡莲,北方地区不可室外越冬。  相似文献   
7.
柔毛齿叶睡莲×埃及白睡莲新品种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常规人工杂交育种技术,以夜花型热带睡莲柔毛齿叶睡莲(Nymphaea lotus var. pubescens)为母本,埃及白睡莲(Nymphaea lotus)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杂交种子821粒,育成F1植株408株,经过对其F1代的分离观察,从中筛选出4个性状优良的单株,并采用无性繁殖形成无性系。通过与父母本主要观赏性状的比较,这4个优良无性系在花色、花径、叶色等方面优于父母本或别具特色,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品种性状特征描述按国际睡莲新品种登陆的标准进行,色彩描述采用国际花卉新品种登陆通用的英国皇家园艺学会色谱2003年版。 西北林学院学报23卷第5期李淑娟等柔毛齿叶睡莲×埃及白睡莲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8.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从国内外引种的46份睡莲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其中的原生种及原生变种构建DNA指纹图谱,旨在阐明其亲缘关系基础上,为睡莲分类鉴定、杂交育种、功能基因的挖掘和利用及图位克隆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条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在46份睡莲种质资源中共扩增出281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条带数为28.1条,多态性条带281条,多态性比例为100%;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197,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65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1.4139,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相似系数值在0.51~0.98之间,基于遗传相似系数建立了聚类树状图,揭示了46份睡莲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并在相似系数水平为0.68时,可将所有供试材料聚为6类。对总计24个睡莲原生种及原生变种构建了DNA指纹图谱,依据图谱差异可鉴定不同的睡莲种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