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3篇
综合类   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验证吡咯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WY6-5的抑菌作用,评价其对储藏期花生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及毒素的防治效果,分析抑菌作用机制,鉴定活性物质,并检测其最低抑菌浓度,为储藏期真菌病害及毒素的防控提供新材料。【方法】采用非接触培养皿对扣培养法,检测菌株WY6-5对黄曲霉的抑制效果,添加活性炭,验证挥发性物质的抑菌作用;密闭储藏环境,检测WY6-5产二甲基二硫对花生黄曲霉及毒素的抑制效果;收集处理后的花生籽粒,锇酸固定,并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检测黄曲霉细胞显微结构变化,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检测黄曲霉细胞内部结构的显微差异;购买活性物质标准品,梯度稀释,与黄曲霉菌丝和孢子对扣培养,分析最低抑菌浓度。【结果】吡咯伯克霍尔德菌WY6-5分离自茶园根际土壤,可产生挥发性物质二甲基二硫,并高效抑制黄曲霉的生长,抑菌率达95%以上;同时,在高水活度(aw)条件下,WY6-5还可抑制储藏期花生黄曲霉和毒素污染;两种水活度下,对照组中发病率高达100%,黄曲霉毒素总含量分别为399.32 μg?kg -1(aw 0.859)和3 143.19 μg?kg -1(aw 0.923);WY6-5添加组,花生黄曲霉发病率降为2%(aw 0.859)与21%(aw 0.923),毒素含量降为4.86 μg?kg -1(aw 0.859)和121.37 μg?kg -1(aw 0.923),与对照组相比,对毒素的抑制率达98.78%和96.14%。扫描电镜观察显示,WY6-5产生的挥发性气体能抑制黄曲霉孢子的萌发,透射电镜显示,黄曲霉细胞结构未呈现明显损伤。挥发性物质二甲基二硫抑菌作用明显,对黄曲霉菌丝生长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00 μL?L -1(物质体积/培养体积),对孢子萌发的最低抑菌浓度为50 μL?L -1(物质体积/培养体积)。【结论】吡咯伯克霍尔德菌WY6-5可产生高效抑菌挥发物二甲基二硫,在低浓度下即可完全抑制黄曲霉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并能抑制储藏期花生黄曲霉的侵染和黄曲霉毒素的产生,为储藏期真菌病害及毒素的防控提供了新型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2.
二甲基二硫的生物活性评价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方法,评价二甲基二硫(dimethyl disulfide,DMDS)对土壤病原线虫和土传病原菌的毒力,比较不同浓度药剂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呼吸的影响,为探究DMDS作为新型土壤熏蒸剂提供切实可行性的依据。结果表明:DMDS熏蒸对土传病原线虫和镰刀菌属的LD_(50)分别为4.743 mg/kg和1.513 mg/kg,可见DMDS对病原线虫和镰刀菌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对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数据分析发现:DMDS能显著增加土壤铵态氮含量,抑制硝化作用过程,减少NO~-_3-N的产生,提高植物可吸收态氮素水平。DMDS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电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土壤,而土壤pH和速效钾含量较对照均有降低。此外,熏蒸土壤中有效磷含量较对照减少,但两者无显著差异。对DMDS熏蒸后土壤进行底物诱导呼吸试验,表明DMDS能够在试验初期抑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本试验结果可为指导DMDS的科学使用提供理论依据及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作出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3.
二甲基二硫熏蒸对保护地连作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保护地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的连年栽培, 土传病害问题愈发突出, 熏蒸剂也因此得以更广泛的应用。但鉴于熏蒸剂的广谱性, 在杀死有害生物的同时, 不可避免地对非靶标生物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明确溴甲烷替代药剂二甲基二硫(dimethyl disulfide, 简称DMDS)熏蒸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本研究在室内条件下采用BIOLOG 方法, 测定不同浓度DMDS 熏蒸对保护地连作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浓度DMDS(170.00 mg·kg-1、85.20 mg·kg-1、42.50 mg·kg-1、21.30 mg·kg-1 和10.62 mg·kg-1)熏蒸处理对镰孢菌属(Fusarium spp.)和疫霉菌属(Phytophthora spp.)的LC50(抑制中浓度)分别为42.08 mg·kg-1 和115.15 mg·kg-1。DMDS 熏蒸后恢复培养0 d 取样, 温育120 h 时, 170.00 mg·kg-1、42.50 mg·kg-1 和10.62 mg·kg-1 的DMDS 处理土壤的AWCD 值(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 average well-color development, AWCD)分别比空白对照升高8.46%、6.02%、19.31%, 表明DMDS 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恢复培养14 d 后, 各处理土壤微生物的AWCD 值恢复至对照水平。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 DMDS 熏蒸后恢复培养0 d 时, 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 指数、Simpson指数均高于空白对照, McIntosh 指数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 恢复培养7 d 后, Shannon 指数与Simpson 指数恢复至对照水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 DMDS 熏蒸后恢复培养0 d 时, 各处理间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方式差异显著, 恢复培养14 d 后, DMDS 对微生物碳源利用方式的影响逐渐减弱, 恢复至对照水平。结果表明, DMDS 熏蒸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影响了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方式, 但在恢复培养14 d 后, 被干扰的土壤微生物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DMDS 熏蒸处理在有效防控土传病原真菌的同时, 不会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产生明显的扰动影响, 对环境较安全。  相似文献   
4.
采用室内恒温通气培养法,以北京大棚蔬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未使用熏蒸剂土壤为对照,研究4种熏蒸剂[氯化苦(Pic)、1,3-二氯丙烯(1,3-D)、二甲基二硫(DMDS)和威百亩(MS)]对土壤可溶性氮素和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熏蒸剂处理均能增加土壤中可溶性有机氮的含量,熏蒸处理后敞气0 d时,Pic、MS、DMDS和1,3-D处理的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累积量分别为47.55 mg·kg-1、42.15 mg·kg-1、40.34 mg·kg-1和32.02 mg·kg-1,较对照(29.97 mg·kg-1)分别增加58.67%、40.65%、34.61%和6.87%。敞气后14~84 d,Pic、DMDS和MS处理DON含量仍持续上升,1,3-D和对照变化不大,各处理之间DON含量差异显著。4种熏蒸剂处理后短时间内,土壤中可溶性氨基酸(DAA)与对照相比大幅上升,在熏蒸后7 d达到最大值,其中Pic处理的上升幅度最大,为12.87 mg·kg-1,对照DAA含量最低,为5.74 mg·kg-1。4种熏蒸剂处理之后,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和氮均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其中Pic处理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最强,敞气后0 d,Pic处理的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69.39%和70.95%,MS和DMDS次之,1,3-D的杀灭作用最弱。  相似文献   
5.
两种熏蒸剂对土传病害的防控效果及黄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京顺义黄瓜大棚中采用注射法施用二甲基二硫、混土法施用棉隆,对土壤进行熏蒸处理,施药后土壤表面覆盖完全不透膜,比较二甲基二硫与棉隆对黄瓜主要土传病害的防治情况及对黄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熏蒸剂对黄瓜根结线虫(Meloidogynespp.)、疫霉菌(Phytophthora spp.)和镰刀菌(Fusariumspp.)均有较好的防效,二甲基二硫40g·m~()-2)处理时对3种病原物的防效分别为84.29%、75.99%、79.94%,棉隆30.0g·m~()-2)处理的防效分别为80.30%、92.36%、92.27%,而且二甲基二硫、棉隆处理与空白对照相比,黄瓜净收入分别增加66%~85%和65%~71%。  相似文献   
6.
采用熏蒸剂进行土壤消毒可有效控制设施作物及高附加值作物的土传有害生物,其中熏蒸效果突出的熏蒸剂溴甲烷由于会破坏臭氧层而被禁用,导致土传有害生物熏蒸治理过程中缺乏高效稳定的熏蒸产品。二甲基二硫是一种新型熏蒸剂,对有害线虫具有高活性,可兼治部分土传病原菌及杂草。广谱、安全和高效等优点使其成为最有推广应用前景的溴甲烷替代药剂,或将改善国内杀线虫熏蒸剂缺乏的局面。该文系统综述了国内外关于二甲基二硫对土传有害生物的防控活性、作用机制和降解、散发逃逸、扩散分布及残留等环境行为,以及对土壤养分、微生物及非靶标生物等方面的影响,以期为二甲基二硫的开发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室内恒温通气培养法,以北京大棚蔬菜地土壤为对象,研究熏蒸剂氯化苦(Pic)、碘甲烷(MeI)、1,3-二氯丙烯(1,3-D)和二甲基二硫(DMDS)对土壤氮素矿化和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熏蒸剂处理后短期内均能显著增加土壤中氮累积矿化量,在处理后第0d,1,3-D、MeI、DMDS、Pic处理的氮累积矿化量分别为320.62mg·kg-1、317.25mg·kg-1、287.87mg·kg-1、278.73mg·kg-1,较对照(189.89mg·kg-1)分别增加68.85%、67.07%、51.60%、46.78%。4种熏蒸剂处理后土壤硝化作用过程受到显著抑制,在药剂熏蒸处理第0d,各熏蒸处理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MeI处理组铵态氮含量最高,为194.97mg·kg-1,对照组铵态氮含量最低,为28.82mg·kg-1。Pic、1,3-D、DMDS、MeI处理后第0d硝化抑制率分别为40.8%、20.8%、26.9%、24.1%。Pic、1,3-D、MeI对硝化作用的抑制至少维持两周,DMDS的抑制作用至少维持1周。在后期培养过程中,各处理矿化作用和硝化作用都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8.
完全不渗透膜(TIF膜)对熏蒸剂具有很好的阻隔性,但对熏蒸剂防治土传病虫害的影响还不明确。测定了TIF膜对二甲基二硫、棉隆及1,3-二氯丙烯防治黄瓜土传病害、黄瓜长势、产量及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熏蒸剂低用量时,覆盖TIF膜相对PE膜能显著提高熏蒸剂对土壤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疫霉菌(Phytophthora spp.)和镰刀菌(Fusarium spp.)的防治效果;并且熏蒸剂低用量时覆盖TIF膜后的产量与熏蒸剂高剂量时覆盖PE膜的产量无显著差异。应用TIF膜可以显著降低熏蒸剂用量,且不影响防治效果,同时也降低了熏蒸剂挥发对施药人员造成的危害,所以TIF膜是有前景的土壤消毒专用膜。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兼具高效溶磷和抑菌作用的微生物,检测其溶磷效果和抑菌活性,鉴定抑菌代谢产物,并分析筛选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为新型多功能抑菌微生物菌肥的研发提供材料。【方法】采集信阳毛尖茶车云山茶厂百年龄茶树根际土壤,稀释后涂布难溶性无机磷或难溶性有机磷培养基表面,培养后检测溶磷活性,测定溶磷圈直径,筛选具有高效溶磷作用的微生物,进行后续溶磷效果分析。高效溶磷菌WY6-5接种于培养液和土壤中,检测不同培养时间下,可溶性磷含量的变化规律,分析菌株WY6-5的溶磷活性;玉米盆栽土壤中接种菌株WY6-5菌液,种植27 d后分析玉米植株长势,检测溶磷菌WY6-5对苗期玉米生长的影响;采用双皿对扣培养法,验证菌株WY6-5产挥发性物质的抑菌作用,检测其对不同病原真菌的广谱抑菌效果,气相色谱串接质谱(GC-MS/MS)分析挥发性代谢物质,鉴定主效抑菌成分。【结果】筛选到3个兼具有降解难溶性无机磷和有机磷作用的微生物菌株,尤以菌株WY6-5溶磷效果最优。培养基培养条件下,对难溶性无机磷的溶解直径达2.3 cm,溶磷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为4.6;对难溶性有机磷溶解直径3.6 cm,溶磷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达7.2。表型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菌株WY6-5为乳白色细菌,16S rRNA序列与Burkholderia pyrrocinia CIP 105874和Burkholderia stabilis CIP 106845两个菌株的同源性最高,进化树中聚成独立一支。另外,WY6-5与Burkholderia pyrrocinia具有高度相同的生理生化反应结果。因此,本研究将WY6-5鉴定为吡咯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WY6-5在液体培养和土壤中均具有较好的溶磷活性,20 d培养时间内,液体培养液中磷含量最高达520.4 mg·L -1,为对照组176倍;土壤试验3—20 d期间,WY6-5处理组可溶性磷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在盆栽试验中,能高效促进苗期玉米植株的生长,处理组叶长、叶宽、叶片数、茎粗、株高、鲜重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菌株WY6-5还可产生挥发性抑菌物质,高效广谱抑制8种重要病原真菌的生长,抑菌率最高达100%,经GC-MS/MS检测发现,挥发性物质含有一种主效抑菌物,相对丰度达97%以上,鉴定为二甲基二硫。 【结论】吡咯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WY6-5分离自茶树根际土壤,在培养基、培养液和土壤环境下,均具有高效的溶磷效果,将难溶性的无机磷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可溶性磷,并促进苗期玉米植株的生长;同时该菌还可产生挥发性抑菌物质二甲基二硫,高效抑制8种重要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抑制率最高达100%。菌株WY6-5兼具有提升土壤磷肥力、促进植物生长和和抑制真菌病害等多种重要作用,具有较好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二甲基二硫(dimethyl disulfide, DMDS)与氯化苦(chloropicrin, CP)联合熏蒸对江西黏重土壤条件下山药土传病害的防控效果及生物安全性,选择土质黏重的连作红壤旱地进行熏蒸试验。结果表明,DMDS和CP联合熏蒸对枯萎病和立枯病的防效为90.56%,对根系生长旺盛期吸收根根结线虫病的防效为99.61%,对收获期块茎根结线虫、根腐线虫病的防效为88.70%。解除胁迫后20~120 d,熏蒸处理山药根际土壤微生物总量与空白对照(CK)差异不显著,但真菌/细菌、真菌/放线菌比值显著低于CK(P<0.05),芽胞杆菌数量显著高于CK(P<0.05)。熏蒸处理山药出苗率与CK没有显著差异;山药齐苗期蔓基直径和藤蔓鲜重分别为3.40 mm和76.08 g,甩蔓盛期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为52.56,均显著高于CK(P<0.05);收获期商品薯产量为21 292.86 kg/hm2,显著高于CK。综上,DMDS和CP联合熏蒸对江西黏重土壤条件下山药土传病害均具有良好的防病效果,对山药和土壤微生物安全,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