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8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9篇
  5篇
综合类   315篇
农作物   3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小麦全蚀病又叫立枯病,严重发生时常造成20%~50%的减产,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河北省局部地区有零星发生,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2.
3.
4.
5.
山东省夏玉米全蚀病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夏玉米全蚀病是一种土传根病,1990年我们首先在泰安发现。1991年,又对泰安、济南、济宁、菏泽、聊城、德州、东营、惠民、淄博等9地(市)20多个县(市)区的夏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和收获后的根茬进行了多点调查,都发现有程度不同的全蚀病危害,轻病地块  相似文献   
6.
正为正确了解小麦死穗原因,适时采取有效措施,睢县农业技术人员每年深入田间调查小麦死穗原因,总结出了小麦死穗的防治方法。一、小麦纹枯病引起的小麦后期死穗1.田间表现在小麦生长后期,整个田间表现为整株死亡。田间星罗棋布,分布较均匀。如拔起死亡单株,易从基部断开,基部有梭形褐斑。2.纹枯病危害小麦纹枯病是一种以土壤传播为主的真菌病害,小麦发芽后若受到病菌浸染,芽鞘变褐,重则腐烂枯死;起身拔节后病株率明显  相似文献   
7.
王睿 《河北农业》2006,(12):20-21
小麦全蚀病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省属于检疫性病害。该病2002年在邢台市南和县首次发生,2004年隆尧、宁晋、清河、邢台县相继发生,发生面积2000亩,2005年迅速扩展为8个县,发生面积扩大到12.5万亩。小麦受全蚀病危害以后,表现为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有的后期形成枯孕穗、枯白穗。轻发生地块一般减产5%-2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给我区的小麦生产带来巨大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8.
小麦对全蚀病的抗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麦全蚀病是世界性分布的土传病害,它通过破坏寄主植物的根系使植株提前枯死,出现白穗现象。该病在我国近年来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已引起了科研人员的普遍关注。但目前尚无理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小麦全蚀病综合治理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小麦全蚀病(Ophiobolus graminis)是世界性重要的病害,在我国严重发生始于60年代末期,首先在山东烟台地区大面积发生,此后在甘肃武威、辽宁旅大等地造成危害,目前已扩展蔓延到北方冬麦区、西北春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共18个省(区),而且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有增加趋势.全蚀病主要破坏小麦根系,是小麦的毁灭性病害之一.据统计,轻病地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50%以上乃至绝收.由于全蚀病是典型的土传根部病害,单一的化学防治很难控制危害.为此,作者结合试验研究就我国小麦全蚀病综合治理研究进展作一概要评述,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小麦全蚀病拮抗微生物的分离及其拮抗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开封北郊的麦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1株对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有拮抗作用的细菌,通过对它们进行生理生化检验,确定为4个种,即: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分别利用平板拮抗和小麦活体拮抗对分离到的11株拮抗菌株的拮抗能力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菌株的平板拮抗能力较强,在活体试验中,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病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