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篇
农学   73篇
基础科学   9篇
  8篇
综合类   250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8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0%新麦佬WP系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新近研制开发的一种麦田除草剂新品种,为明确其对冬小麦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笔者做了相关试验。  相似文献   
2.
1试验设计与处理 针对2005年的特殊气候,笔者于4月在小麦田进行孕穗期根外喷肥和初花期两防一喷两项试验。孕穗期根外喷肥试验共设4个处理:(1)亩用植物活力素100g(2包);(2)亩用钛微肥(植物营养素)60ml(1瓶);(3)亩用磷酸二氢钾150g;(4)清水作对照。初花期两防一喷试验,共设4个处理:(1)亩用植物活力素100g,加37%抗菌灵90g(1包半);(2)亩用钛微肥60ml加抗菌灵90g;(3)亩用磷酸二氢钾150g加抗菌灵90g;(4)用抗菌灵兑清水作对照。同时进行了大区比较。  相似文献   
3.
城东镇地处海安县城南郊,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种植结构以粮桑为主。随市场经济的发展,为适应农村经济要求,镇农技站2002年10月在市、县植保部门的指导下,在南阳村2、3组105户305亩秋播作物小麦田率先试验示范植保产业化服务,取得了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4.
2%霸草灵SC混用防除小麦田阔叶杂草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霸草灵SC系日本农药株式会社的一种防除小麦田阔叶杂草的除草剂。为探索其与苯磺隆混用防除小麦田阔叶杂草效果,以及对小麦是否安全,笔者于2001年冬季和2002年春季进行了小麦田阔叶杂草防除试验。  相似文献   
5.
陶益 《当代农业》2014,(2):24-24
优先是陶氏益农公司生产的小麦田广谱性新型除草剂,它不但能防除小麦田雀麦、野燕麦等主要禾本科杂草,还能防治播娘蒿、荠菜等阔叶杂草。使用方法如下:(1)对药时先将优先和助剂倒入小盆中加少量的水搅拌均匀,然后将小盆中的药液倒入半桶水的喷雾器中,再将喷雾器加满水并搅拌均匀后使用。  相似文献   
6.
<正>2010年秋种以来,由于前茬让茬较晚,加之长达2个月之久的长期干旱,土壤墒情差;各地虽积极抗旱播种小麦,但由于各种因素和持续旱情的影响,小麦二、三类苗仍有相当比例。目前小麦生长已进入越冬期,如何促进苗情转化,  相似文献   
7.
喹草酮是一种新型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抑制剂类 (HPPDs) 除草剂,为明确该药剂在小麦田的应用前景,在温室内进行了3个施药时期 (播后苗前、苗后1叶期和苗后2~3叶期) 对小麦田22种杂草的活性测定和3个小麦品种的安全性测定,同时在田间开展了两年的10%喹草酮悬浮剂除草效果测定。温室试验结果表明:于播后苗前、苗后1叶期和苗后2~3叶期3个施药时期施药,喹草酮对小麦安全性高,在推荐最高施药剂量有效成分720 g/hm2条件下,3个供试小麦品种均生长正常;阿拉伯婆婆纳和麦瓶草两种阔叶杂草对喹草酮高度敏感,苗后处理的GR50值(有效成分,下同) 在1.4~5.4 g/hm2之间,GR90值在6.8~14.2 g/hm2之间,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的GR50值在13.3~13.8 g/hm2之间,GR90值在47.7~64.0 g/hm2之间;另外,苗后施药对猪殃殃、麦家公和播娘蒿也有较好防效,GR50值在7.3~98.9 g/hm2之间,且与对阿拉伯婆婆纳和麦瓶草的防效间差异显著。两年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喹草酮在有效成分300 g/hm2剂量下施用对小麦安全,对阿拉伯婆婆纳和麦瓶草防效高,近100%,对播娘蒿和猪殃殃防效略差,在65.3%~80.1%之间。可见,喹草酮在小麦田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建议进一步开展复配筛选研究以扩大其杀草谱。  相似文献   
8.
吴琼 《当代农机》2020,(4):14-15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金山镇近5000亩(1亩约等于0.067 hm^2)小麦田上,4台高地隙植保机和5架无人植保飞机正在忙碌作业。“防疫期间,我们合作社机手为全镇18个村及周边乡镇义务喷洒消毒药水,面积超过1万亩,现在到了春耕生产时期,我们更是不能落后,要做好本职工作。”合作社理事长丁远洋说,合作社利用自身充足的技术人员和先进设备,为全区数十位种植大户的近5000亩小麦进行了除草、综合防治等农田服务,保证春耕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9.
进行了50%醚苯磺隆·异丙隆可湿性粉剂(WP)对小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30、90 d,防除杂草的综合株防效分别为96.08%~99.46%、98.31%~100%;施药后90 d,综合鲜重防效为99.94%~100%;对照药剂50%醚苯磺隆WP和50%异丙隆WP防除杂草的综合株防效分别为97.37%、97.09%和100%、98.99%,鲜重防效分别为100%、99.97%。  相似文献   
10.
小麦田间结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4年小麦田间结露研究及农田小气候观测资料,确定了陕西省杨陵区二道塬麦田2/3株高处露的形成和消失条件分别为周围空气相对湿度≥91%及≤89%;分析了麦田露形成,消失和持续时间的垂直分布规律。4月中旬-5月下旬麦田2/3株高处的露时平均为12.77-13.64h,最长达15.84h;露量平均为0.07-0.10mm,最大达0.18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