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林业   4篇
综合类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06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广斧螳螂Hierodulapatelifera(Servile)在山东日照沿海地区1年发生1代,以卵鞘在树干、枝或石块上越冬,5月中旬孵化若虫,若虫经8龄,于8月中旬羽化,成虫9月中旬产卵。若虫生活历期平均93.3天,成虫历期平均55.8天,雌雄性比为7∶3。成虫日取食量平均1.48g,每只成虫平均共可食虫82.584g,若虫期平均可食虫34.966g,每头螳螂一生平均可食虫117.55g。该螳螂发生与外界温度、食料、天敌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开展螳蝎蝽属(Ranatra Fabricius)昆虫的形态学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这一类群的比较形态学研究,探明该属一些疑难物种的分类地位,还有助于推动这一水生半翅目天敌昆虫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研究。对河南省分布的2种螳蝎蝽,中华螳蝎蝽(R.chinensis)和一色螳蝎蝽(R.unicolor),进行了重新描述,绘制阳茎、抱器等形态图共17幅。除了形态特征,还介绍了螳蝎蝽的生物学特性、生态意义及分布地区。  相似文献   
3.
4.
桑螵蛸药用历史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螵蛸是我国中药史上知名的中药,其研究历史悠久,涉及本草学、炮制方法、分类学、生药学、化学组成、临床应用和药理学各个方面,主治肾阳不足、遗精、阳萎、早泄、白浊、赤白带下、小便频数、遗尿等症;现已开发出固天泉胶囊等剂型。本文对其研究历史与进展作一简要综述,并指出今后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杨瑞生  武琳  秦利  张涛  徐艳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3884-3884,3888
调查了中华大刀螳不同龄期的头壳及其他体躯结构生长情况,建立了中华大刀螳龄期与头壳、前胸、触角和体躯间单对数形式、指数形式的生长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头壳等体躯结构随着龄期的增长呈指数生长,即中华大刀螳龄期与头壳宽度、前胸背板、触角以及体长的对数呈直线关系;各实测值与理论值的吻合度均较高,其中以头壳的吻合程度最好。  相似文献   
6.
广斧螳若虫对荔枝蝽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广斧螳Hierodula patellifera(Serville)若虫对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Drury)若虫的捕食潜力,采用捕食功能反应方法研究了广斧螳若虫对荔枝蝽若虫的捕食能力变化、捕食功能反应、捕食行为及搜寻效应。结果表明,广斧螳7龄若虫对荔枝蝽1龄若虫、广斧螳8龄若虫对荔枝蝽1~4龄若虫、广斧螳9~10龄若虫对荔枝蝽1~5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拟合HollingⅡ型方程。广斧螳9、10龄若虫对荔枝蝽5龄若虫的攻击系数最高,分别为1.3617和1.2422;广斧螳8、10龄若虫的日最大捕食量最高,均为122.0头。捕食同一龄期荔枝蝽若虫时,广斧螳若虫的搜寻效应会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下降,9龄若虫对荔枝蝽5龄若虫的搜寻效应随密度增加下降趋势最大。研究结果表明广斧螳可能具有作为有效天敌应用于荔枝蝽生物防治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8.
9.
勇斧螳Hierodula membranacea(Burmeister)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昆虫,具有生防价值、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为了充分开发和利用勇斧螳资源,对其进行室内饲养和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勇斧螳的发育历期随着龄期的增加而逐渐增长,其中雌成虫阶段发育历期最长,最长需要98 d,雄虫最长需要72 d;3龄若虫存活率最低,为83.33%,7龄若虫和成虫的成活率分别为97.5%和97.44%,第4~6龄若虫存活率最高,为100.00%,此外,本文介绍了勇斧螳各个龄期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习性。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