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林业   7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扬沙是指大风将地面沙尘吹起,空气相当浑浊,水平能见度在1~10km,这种天气是干旱地区特有的灾害性天气,它与地球温室效应、植被减少、森林锐减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化的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沙尘(暴)天气的发生发展及其危害也日趋凸显。文章根据近年来沙尘暴日趋频繁的具体情况,分析了沙尘暴的成因和危害,提出了沙尘暴的治理和预防措施,防治沙尘暴应注意气象条件研究和生态环境治理的配合,调节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大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末,在内蒙古鄂托克旗农牧民中,曾经最流传的一句话就是"一年只刮一次风,一刮就是十二个月"。那时候的天空是黄色的,沙尘暴对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影响极大。到过这里的生态专家,不止一位曾经说过——这是一个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然而今天,鄂托克旗通过近10年的林业生态建设,"一片黄沙"的景象已明显发生了改观。该旗务林人遵循"生态立旗"的方针,依托国家重点工程植树造林,使全旗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末的3.84%增加到2009年的21.53%,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增幅达到17.69个百分点。与之相伴生的是:2000年,全旗沙尘暴及扬沙天气各有15次,而到2009年,扬沙天气却仅有6次,沙尘暴骤减到1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50天以上。  相似文献   
3.
利用磴口县1970年~2000年31年的风沙天气发生日数资料和1977~2000年24年防护林建设资料,分析了沙尘天气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并通过线性回归和多项式回归分析了沙尘暴和扬沙日数的长期趋势变化,结果表明,大风、扬沙和沙尘暴日数呈总体下降趋势,1970~1985年沙尘发生日数相对较高,1985年以后明显下降;沙尘天气发生日数在防护林体系建设前期最高,在不同建设阶段各指标均明显下降,尤其是第三阶段各指标下降幅度可达73.0~94.0%。方差分析表明四个阶段沙尘天气差异极显著;相关回归分析表明风沙天气指标(年均大风日数、扬沙日数和沙尘暴日数)与防护林指标(防护林面积、防护林林木蓄积量)存在着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同期扬沙、沙尘暴与大风日数的比值变化明显,说明防护林体系建设加强了其对沙尘天气的防护功能。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从天气实况、天气过程影响、天气形势等角度针对2018年3月14—15日出现在瓜州县的一次大风扬沙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风槽、冷锋、蒙古气旋是此次大风扬沙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大风沙尘天气的形成与冷空气活动有关,其影响区域和影响程度与冷空气强弱和移动路径有直接关系;大风沙尘前后气压场、风场等地面气象要素均有明显的变化特征;风速的急速增大为起沙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5.
初春的季节,乍暖还寒,春的气息越来越浓,但扬沙天气却横扫着河西大地。为进一步深化"双联"行动,确保"双联"行动取得新的成效,甘肃省绵羊繁育技术推广站由站长李范文同志带队,副站长贺学昌、办公室陈主任等一行10人走进他们的双联行动联系村—古浪县西靖乡高峰村开展双联工作。  相似文献   
6.
《干旱区研究》2021,38(4):1040-1047
利用柴达木盆地9个代表站58 a的扬沙、浮尘、沙尘暴日数和气温、降水、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资料,通过统计学方法、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柴达木盆地沙尘天气(扬沙、浮尘、沙尘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58 a来扬沙、浮尘、沙尘暴日数整体呈极显著下降趋势,20世纪70年代沙尘天气日数最多,21世纪初期沙尘天气日数最少;(2)扬沙日数在1997年发生了突变,突变后呈下降趋势;(3)沙尘暴日数存在10~15 a的长周期和5~7 a的短周期,扬沙日数也存在10~15 a的长周期,浮尘日数无明显周期性;(4)柴达木盆地沙尘天气的空间分布形态基本以西南多东北少为主;(5)扬沙、浮尘、沙尘暴日数与气压、大风日数和亚洲区极涡的面积、强度均呈正相关,与气温、西藏高原指数、印缅槽指数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印度洋暖池的面积和强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塔额盆地扬沙日数的时间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00年塔额盆地4个气象站扬沙日数的观测资料,分析了盆地扬沙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盆地扬沙的年平均日数2~19 d,冬半年扬沙日数最少,夏半年扬沙日数较多。扬沙日数20世纪60和80年代较多,70和90年代较少。40年来裕民年扬沙日数减少。盆地扬沙日数年际变化具有6~9年的震荡周期,塔城年扬沙日数在1975和1992年发生2次突变。  相似文献   
8.
新疆和田策勒1960-2013年沙尘天气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尘天气的年际变化受多种气象要素及绿洲化进程的影响,对和田策勒1960-2013年的沙尘天气气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探讨策勒沙尘天气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60-2006年策勒扬沙、浮尘、沙尘暴、大风天气5月份出现日数最多,其次是4、6、7、3月;年平均气温随年份总体呈增长趋势,年降雨量随年份变化不明显。1960-2013年,年浮尘日数与年份符合多项式函数关系,先增大再减小,年沙尘暴、扬沙、大风天气日数与年份之间变化相关性不显著。1960-1980年扬沙日数与年份符合多项式函数关系且相关性较好。年沙尘暴日数与年份呈线性增长关系,相关性中等。1980-2013年,年浮尘、扬沙、沙尘暴日数与年份之间都呈线性递减规律,R2分别为0.80、0.70、0.582。1960-2006年,年扬沙、年沙尘暴日数与年浮尘日数变化趋势一致。年平均风速与年沙尘暴日数之间呈现显著的正向变化,年平均气温与年平均相对大气湿度、年平均气温与年大风日数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年降雨量与年平均相对湿度之间呈现极显著正向变化。农田开垦等人为活动也会影响到年扬沙、浮尘日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根据调查所见,位于辽宁省科尔沁沙地的土壤风蚀、沙化和扬沙近年来十分严重,并有加重趋势,防沙治沙形势严峻,必须尽快遏止.当前急切需要科技支撑和政策拉动以努力改善沙区的生态环境,如果贻误时机,治理的难度将会越来越大,付出的代价也会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0.
扬沙和浮尘天气现象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扬沙和浮尘2种天气现象的意义,从发生条件、天气背景、能见度观测、风速上游台站记录等方面对2种天气现象进行辨析,以为准确判辨扬沙和浮尘天气现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