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6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218篇
林业   232篇
农学   456篇
基础科学   14篇
  118篇
综合类   1578篇
农作物   368篇
畜牧兽医   357篇
园艺   157篇
植物保护   23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番茄原产自热带地区,是全世界栽培面积最大的蔬菜之一。农业生产上,干旱胁迫是限制番茄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挖掘抗旱基因用于番茄抗旱育种意义重大。番茄的抗旱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而转录因子能通过转录级联效应同时调控干旱胁迫响应通路上的多个基因来调节植物的抗旱性,是培育抗旱番茄品种的重要遗传资源。本文对近年来有关转录因子调节番茄抗旱性和参与干旱胁迫响应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综述了bHLH、MYB、NAC、bZIP、ERF、WRKY、HD-Zip等家族转录因子调控番茄响应干旱胁迫的研究进展。在干旱胁迫下,这些转录因子参与的调节网络主要涉及脱落酸(ABA)和活性氧等相关通路。对转录因子在培育番茄抗育品种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提出增强转录因子遗传改良在时空水平的特异性用于抗旱番茄品种选育的方法,旨在为番茄抗旱育种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太原市五种园林地被植物抗旱性评价及抗旱指标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种地被植物为试材,采用盆栽控水模拟干旱胁迫(连续干旱0、5、10、15、20 d),分别测定5种地被植物的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PC),并利用隶属函数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及抗旱指标筛选,以期为太原市园林地被植物的合理养护和筛选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干旱条件下,不同生理指标所反映供试植物的抗旱性不同,且部分指标之间呈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将12个单项指标归纳成3个综合因子,分别为伤害程度因子、叶绿素因子、水分状况和光化学效率因子,代表了抗旱性97.422%的数据信息,"金冠"玉簪和德国鸢尾分别在3个主因子上抗旱性最强.通过聚类分析,将5种地被植物分为3类,其中"金冠"玉簪、德国鸢尾和八宝景天归为抗旱型类群.逐步回归分析表明,RWC、离体叶片失水速率(RWL)、SPC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可作为评价参试地被植物抗旱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4.
为对红小豆品种(系)的综合抗旱性进行评价,对30个红小豆品种(系)开展了田间抗旱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冀红25具有较大的花荚干物重、地上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分别为0.105 kg·株~(-1)、0.215 kg·株~(-1)和356.9 kg·667m~(-2),冀红7号的百粒重最大,为24.14 g,庆科红2号的生育期最长,单株粒数、主茎节数最多,分别为523粒、9.1节;红小豆品种(系)平均抗旱隶属值变化幅度从0.216到0.733,其中庆科红2号和冀红25的平均抗旱隶属值均达到了0.600以上,分别为0.733和0.615,均达到了1级抗旱水平。其他参试品种(系)均达到了2级抗旱水平。冀红25和庆科红2号适宜于旱地农业生产应用,庆科红2号具有更强的抗旱性,同时作为抗旱育种材料应用。  相似文献   
5.
6.
夏玉米抗旱品种主要性状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我们于1987—1988年在田间条件下对河南省玉米当家品种的耐旱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旨在为防旱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供试玉米杂交种为:耐旱的豫玉三号、中等耐旱的豫玉一号和耐旱力弱的豫玉五号。试验设干旱(靠自然降雨)和正常(及tAI 滚J赌一稚玉三号吞6而图1、不同处理LAI变化动态注:时期:1、五叶期2、拨节期3、小喇叭口期4大喇叭口期弓、抽雄期7、乳熟期以万泌幻3。  相似文献   
7.
以高羊茅和钝叶草两种草坪草为材料,研究了3种灌溉间期处理对两种草坪草茎叶和根系生长的影响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适当延长灌溉间期造成上千下湿的短暂干旱胁迫,对两种草坪草茎叶生长量无负面影响,而有利于提高根系深度,从而增强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自然干旱下,虽然高羊茅比钝叶草有更深的根系分布,能从土壤深处吸水,但由于具有更大的耗水量,使得其对干旱的适应性低于钝叶草。  相似文献   
8.
《北京农业》2009,(9):48-48
<正>日前,河北省沧州市农业局组成专家测评组对沧州市献县原种场种植的石新618小麦品种进行了实打实收,测评结果为667米2产623.1千克,创下了沧州市小麦实打实收高产的新纪录。据了解,石新618是由石家庄小麦新品种新技术研究所选育出的抗旱高产型小麦新品  相似文献   
9.
茉莉酸对苹果气孔运动及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50、75、100、150 mg/L JA处理苹果叶片表皮,使开放气孔的气孔开度分别减小27.4%、37.5%、56.9%和63.8%,使关闭后的气孔在光下开放时气孔开度分别减小15%、18%、28.8%、52.5%、61.3%;处理植株后干旱胁迫,叶片相对电导率分别降低15%、18%、31%、58%,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0.09%、0.40%、0.42%、0.54 ng/gFW,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1.89%、2.53%、3.80%、5.06%。25 mg/L JA处理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别。JA的作用表现出明显的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10.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hanges of relative water content (RWC), malondialdehyde (MDA) contents,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ctivity and free proline contents in sweet potato leaves, and drought resistant ability under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treatment applied at rhizosphere of sweet potato seedlings were studied. A high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RWC and drought resistance (r =0.783, P〈0.01), a highly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DA contents and drought resistance (r = -0.848, P〈0.01), a high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OD activity and drought resistance (r = 0.777, P〈0.01) was observed. Free proline contents in leaves was not related obviously to the sweet potato drought resistance under 25% PEG treatment. The stronger the drought resistance of variety, the less decrease of RWC and increase of MDA contents, the more increase of SOD activity. By determining these physiological indices in sweet potato leaves under 25% PEG treatment,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drought resistant ability of different varieties can be obtained in the la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