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39篇
综合类   4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微量元素肥料对超级杂交籼稻株型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中微量元素肥料对超级杂交籼稻株型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以超级稻品种‘天优3618’为试验材料,分别在2014年的早季和晚季进行大田试验。试验设置4个不同中微量元素肥料施用量处理,即CK (0 kg/hm 2 )、T1 (375 kg/hm 2 )、T2 (750 kg/hm 2 )和T3 (1125 kg/hm 2 ),测定并分析株型(上三叶叶长和叶宽、剑叶叶厚、剑叶开张角)、倒1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群体干物质积累动态。结果表明:中微量元素肥料处理2014年早稻叶长、叶厚,叶宽呈增加趋势,说明中微量元素肥料处理影响叶片形态。另外,中微量元素肥料处理叶绿素相对含量呈增加趋势、上三叶开张角呈下降趋势,对群体干物质积累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分析原因发现,超级杂交籼稻的株型和干物质积累不仅与施用肥料元素的种类有关,还与肥料元素间的配合施用、土壤基础地力等因素有关。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微量元素肥料375 kg/hm 2 施用量处理对株型和干物质积累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继续增加中微量元素肥料用量对株型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胡艳敏  周文  李辉 《现代园艺》2012,(24):118+120
文中初步探讨了国内河岸带发展和管理工作的现状,深入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明确指出了针对不同地域的典型样带具有的景观生态效应有所不同。选择适宜的物种和科学的植被群落是今后河岸带景观效应功能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砒砂岩区的立地条件恶劣,种植沙棘对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总结几年来在该地营造与管护沙棘林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能够更好地为实施植被措施改善恶劣地区的生态环境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4.
神农架地区珍衡植物沿河岸带的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ue to the importance of riparian zone in maintaining and protecting regional biodiversity, increasingly more ecologists paid their attentions to riparian zone and had been aware of the important effects of riparian zone in basic study and practical management. In this study, 42 sampling belts (10 m×100m) parallel to the bank of Xiangxi River at different elevations in Shennongjia Area were selected to investigate the riparian vegetation and rare plants. 14 species of rare plants were found distributing in riparian zone, accounting for 42.4% of the total rare plant species in Shennongjia Area. The main distribution range of the 14 rare plant species was the evergreen and deciduous mixed broadleaved forest at elevation of 1200–1800 m, where, species diversity of plant community was the maximum at the moderate elevation. The analysis of TWINSPAN divided the 14 rare species into 3 groups against the elevation, namely low elevation species group, moderate elevation species group, and high elevation species group. The analysis of DCA ordination showed similar results to that of TWINSPAN. In the paper, the authors discussed the reasons forming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rare plant species,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important function of riparian zone on rare plant species protection. Foundation item: This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SFC39970123), and Changbai Mountain Open Research Station, Chinese Acadamy of Science. Biography: JIANG Ming-xi (1965-), male, associate professor in Wuhan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uhan 430074, P. R. China Responsible editor: Chai Ruihai  相似文献   
5.
河岸带植被对河流生态功能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林业科技》2015,(3):233-239
综述了河岸带植被的遮荫作用,廊道效应,截污效应,及外来生物入侵等对河流生态功能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结果表明,河岸带植被的遮荫可以影响河水的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河岸带植被在地域景观中还起着重要的廊道功能,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有重要意义;河岸带植被对于控制面源污染,过滤污染物,保护水质起着缓冲作用。外来生物入侵对河岸带植被生态功能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消除河岸带中入侵生物的不利影响,恢复河岸带植被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基于重庆市江津区2010年、2015年、2018年3期土地利用景观变化数据,结合聚类热点分析、景观指数分析、缓冲区分析3种方法,探讨2010年、2015年、2018年重庆市江津区土地利用在河岸带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景观多样性热点主要位于长江各支流沿岸,且在农村居民点附近分布较多,干流热点分布较少;2010—2018年热点数量逐渐减少,冷点数量逐渐增加,河岸带景观总体格局趋于简单.随着距河道距离的增加,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所占比例呈增加趋势,建设用地表现为距河道越远,面积所占比重越小,河流影响了河岸带土地利用方式.2010—2018年间沿河道800 m缓冲带内,耕地、林地、建设用地的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和景观聚集程度持续增加,草地的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和聚集程度则略有减小,人类活动对河岸带的影响日益增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自然河岸带和强人工干扰河岸带土壤—植被系统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的变化规律,为该区域的河岸带修复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相关分析和偏冗余分析等方法,以汾河临汾段典型河岸带为例,探讨自然河岸带及强人工干扰河岸带土壤—植被系统氮、磷含量的时空分布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河岸带植被总氮(TN),总磷(T...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明确流域河岸带景观尺度范围差异性及对河流磷(P)输出的影响,量化解析河岸带尺度下景观与河流P之间的关系。以亚热带典型农林混合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长期水文、水质监测数据,利用冗余分析明确不同河岸带尺度景观格局特征与不同水文季节河流P浓度的关系,并采用变点分析量化导致丰水期、平枯水期河流P浓度突变的核心景观指数的阈值范围。结果表明:(1)河岸带景观格局对河流P浓度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尺度性特征,300,400 m分别是影响丰水期和平枯水期河流磷浓度变化的关键临界尺度。(2)河岸带居民地斑块最大斑块面积指数(LPI)和农田斑块分散指数(SPLIT)分别是影响平枯水期和丰水期河流磷浓度的核心景观格局特征指数,当SPLIT>15.76~23.83,LPI<28.8%~36.5%时,能够降低河流P浓度的突变概率。研究结果可为以缓解P面源污染为目标的土地利用和景观规划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河流健康评价目的,将柏条河-府河河段划分为上游、中游、下游3个区域针对河岸带植物多样性进行多层次调查。在多个指标构建的评价系统中对各河段进行评分,上游、中游和下游河段得分分别为72.7分、59.1分和59.3分。评分结果直观反映出柏条河-府河不同河段河岸带植物多样性的状况。依据调查结果为各河段维持和提升植物多样性、河流健康提出了管理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关于美国河岸带土壤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岸带是陆地和溪流之间的一个生态界面,是个独特的动态系统。河岸土壤一般介于河流与农田或高地森林之间,因此河岸带在维持河岸稳定性、维持生物多样性,迟滞沉积物、富集和过滤各种营养元素,维持和保护流域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态系统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美国科学家Kerri等人对河岸土壤的研究进展作了比较系统的综述,对我国学者从事相关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