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69篇
  免费   341篇
  国内免费   516篇
林业   557篇
农学   357篇
基础科学   671篇
  1592篇
综合类   6081篇
农作物   145篇
水产渔业   59篇
畜牧兽医   486篇
园艺   165篇
植物保护   313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327篇
  2022年   339篇
  2021年   322篇
  2020年   308篇
  2019年   374篇
  2018年   205篇
  2017年   342篇
  2016年   413篇
  2015年   478篇
  2014年   633篇
  2013年   656篇
  2012年   707篇
  2011年   675篇
  2010年   672篇
  2009年   592篇
  2008年   621篇
  2007年   500篇
  2006年   426篇
  2005年   422篇
  2004年   287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7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8年,新野县开展“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促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采集分析重金属土样8个,分析项目包括铬、镉、铅、砷、汞。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铬、镉、铅、砷、汞的单项污染指数分别为0.404-0.580、0.313-0.567、0.216-0.414、0.134-0.230、0.022-0.138。内梅罗污染指数在0.33-0.47之间,污染等级均为Ⅰ级,全部为清洁(安全)。  相似文献   
2.
西藏“一江两河”耕地生态安全时空格局与障碍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青藏高原农业活动对耕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针对青藏高原耕地生态安全面临的问题,从压力-状态-响应(Press-state-response,PSR)概念模型出发,提出由3类要素、13种指标所组成的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西藏“一江两河”地区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分析1985—2013年期间耕地生态安全的时空演变格局,探讨不同区域耕地生态安全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农业活动强度较大,尤其2000年以来,化肥、农药的成倍施用给生态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20世纪,各县耕地生态安全基本处于“优秀”水平;2000—2010年,各县耕地生态安全等级下降,逐步向“差”转化;2010年以后,耕地生态安全有所改善,逐渐恢复为“优秀”或“良好”。整体来看,“一江两河”地区耕地生态安全水平较为一致,仅个别县域生态安全水平较为落后。区域耕地生态安全障碍因子具有相似性和差异性双重特征,单位面积氮肥、磷肥施用量是限制耕地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素。本研究揭示了高原地区耕地生态安全的演变过程,可为制定差别化的生态安全调控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杨爽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22):84-89
本研究利用2017年墨脱县农田测土配方项目土壤调查数据,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墨脱县耕层土壤有机质(SOM)、碱解氮(AN)、速效磷(AP)和速效钾(AK)养分含量现状及分布特征,以期为墨脱县耕地土壤科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当前墨脱全县土壤SOM、AN、AP和AK平均含量为89.18 g/kg、201.25 mg/kg、11.23 mg/kg、313.17 mg/kg;90%的土壤样本有机质含量处于丰富水平;83%的土壤样本碱解氮含量处于丰富、稍丰等级;84%的土壤样本速效磷含量在中等及中等以下肥力水平;46%的土壤样本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从空间分布来看,土壤SOM、AK总体上呈现西高东低,AN含量由北至南呈升高趋势,土壤AP整体上没有明显的空间变化规律。墨脱县耕地土壤养分整体表现为有机质含量丰富,氮素养分较丰富,磷素养分缺乏现象普遍,钾素养分部分区域缺乏。为提升墨脱县耕地土壤肥力水平,各乡镇应该因地制宜进行土壤培肥。  相似文献   
4.
以‘粉蓝’为试材,对果实发育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为蓝莓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先增加后下降,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糖酸比在波动中显著增加;果实原花青素、花色苷含量从盛花后60d开始显著增加;总酚和类黄酮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发育后期略有上升;原花青素、花色苷含量与可溶性总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r=0.89**)。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耕地多功能价值时空变化与权衡-协同关系   总被引:19,自引:14,他引:5  
耕地多功能价值的时空演变与权衡-协同关系测度对于深化耕地可持续利用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经济快速发展地区浙江省为例,采用价值量化方法对2000、2010和2015年浙江省耕地多功能进行价值评估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运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以及可拓展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StochasticImpactsby Regression on Population,Affluence and Technology,STIRPAT)模型探究耕地多功能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5年浙江省耕地多功能总价值下降,地均耕地多功能价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气体调节、水源涵养和社会保障功能价值下降明显,食物生产和美学景观功能价值增加;耕地多功能总价值在空间上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2000—2015年大部分县市耕地多功能总价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西南山地丘陵区耕地多功能总价值有所提升。2)浙江省耕地多功能之间主要表现为协同关系,各项功能之间的协同-权衡关系存在空间异质性;2000—2015年,浙江省耕地多功能协同关系总体减弱,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高值协同区减少。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地均农业机械总动力对耕地多功能总价值有负面影响,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有助于耕地多功能总价值的提升。该研究成果可为科学划定耕地利用与保护区,促进耕地多功能的协同利用和提升耕地资源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杨树在干旱胁迫下矿质离子分布及其动态变化。【方法】以吴屯杨、新疆杨和荷兰杨为实验材料,在中度和重度干旱条件下测定了根、茎、叶和质外体的K^+、Ca^2+、Na^+和Mg^2+等4种离子含量的变化。【结果】干旱胁迫使K^+、Ca^2+和Na^+离子含量上升,Mg^2+含量下降,其中K^+和Ca^2+含量自胁迫开始明显升高,Na^+含量则在中度胁迫之后明显增加。离子在各器官分布情况为:K^+主要分布于杨树的叶片,Ca^2+、Na^+和Mg^2+主要分布于杨树根部,且离子分布存在品种间差异,荷兰杨和新疆杨中K^+分布为:叶>根>茎,而吴屯杨体内K^+分布则为:叶>茎>根;3种杨树中Ca^2+分布均为:根>叶>茎;吴屯杨和荷兰杨中Na^+分布为:根>茎>叶,新疆杨则为:根>叶>茎;在Mg^2+的分布上吴屯杨和新疆杨较为类似即:根>叶>茎,而荷兰杨为叶>根>茎。【结论】干旱胁迫下杨树首选吸收的离子是K^+和Ca^2+,K^+主要分布在杨树的叶片中,其次是根部,Ca^2+主要分布在杨树的根部。重度干旱胁迫下,杨树开始吸收Na^+,储存在杨树的根部。不同品种杨树之间离子的分布和吸收都存在品种差异。质外体作为离子的运输通道,在各干旱条件下运输4种矿质离子至杨树的其他部位,Mg^2+存在滞留在质外体中的情况。本研究可为植物在干旱胁迫下矿质离子吸收和分布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提升肥料利用率,完善施肥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采用大数据技术、农业专家系统技术与3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开发基于桌面版、触摸屏版及手机版的贵州主要作物及特色果蔬的施肥推荐服务系统。该系统由地图推荐施肥、样点推荐施肥、测土配方知识和作物栽培管理等模块组成,可查询浏览精确田块地理位置、立地条件及理化性状等相关信息,并能对任一田块单元因地、因品种或因生产水平提供施肥决策推荐,适用于山地立体生态条件下的施肥信息咨询服务;施肥推荐系统可提升贵州省耕地养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丰富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手段。  相似文献   
8.
刘军 《农家致富》2005,(14):48-48
江苏淮安市读者王某来信:2003午7月,本村村民杨某在未经任何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将承包的耕地取土.卖给附近砖厂,获利1万余元.造成基本农田保护区11亩耕地被毁。请问杨某这种做法合法吗?  相似文献   
9.
对安庆市耕地地力进行划分,分析地力变化,提出合理利用和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及合理施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