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07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73篇
林业   191篇
农学   1087篇
基础科学   62篇
  123篇
综合类   2398篇
农作物   3690篇
畜牧兽医   312篇
园艺   179篇
植物保护   134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62篇
  2022年   166篇
  2021年   191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381篇
  2013年   274篇
  2012年   401篇
  2011年   404篇
  2010年   304篇
  2009年   347篇
  2008年   355篇
  2007年   263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273篇
  2004年   247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90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56篇
  1998年   183篇
  1997年   254篇
  1996年   259篇
  1995年   266篇
  1994年   251篇
  1993年   202篇
  1992年   201篇
  1991年   204篇
  1990年   163篇
  1989年   119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66年   2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0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花青素是由类黄酮合成途径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含量高时会使茶树新梢呈现红色或紫色。同时,花青素相比儿茶素等具有更明显的抗氧化、预防肿瘤等药理保健作用。文章就茶树花青素合成途径、转录及转录后调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为高花青素茶树的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在防治茶树的病虫害方面大多依赖农药,导致茶叶中农药残留量相对较高,影响茶叶的质量。近些年,在茶叶的生产过程中,大多提倡生态控制和农药残留控制,即对各种自然控制因素进行充分有效利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剂量,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降低有害生物数量,促进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针对园林茶树的病虫害现象,总结概述其发生特点、威灾原因,并讨论生态控制措施在园林茶树病虫害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以云茶红1号为接穗,云南大叶茶群体种为砧木,采用切接法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嫁接成活率达85%以上,说明两个品种间的亲和力较好。  相似文献   
4.
《现代农业科学》1994,(11):15-15
  相似文献   
5.
茶树上喷洒 ̄(134)Cs后,老叶上的沉积量和新叶上的吸收量均按指数回归形式下降,下降的速率以老叶上最快,春茶叶和夏茶叶上次之,秋茶叶上最慢;灌溉和土壤中拌入 ̄(134)Cs后,茶叶对 ̄(134)Cs的吸收分两个阶段进行,前期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后期则减少。吸收量有个最大值;茶叶中 ̄(134)Cs的含量在喷洒情况下比灌溉和拌土的高。  相似文献   
6.
7.
8.
9.
今年五月份在我县的舒洪、东渡、双溪口等乡镇的一些幼龄茶园和改造茶园中出现茶树新梢生长变态 ,茶芽不发或死亡等系列症状 ,通过深入调查 ,我们怀疑是施用磺酰脲类 (—SO2 NHC=ONH2 )除草剂双磺隆引起的药害 ,为了进一步证实 ,于七月二日我们特请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省农业厅植保站、杭州市茶叶科学研究所、杭州市农业局共四个单位的高级农艺师 ,组成专家小组以舒洪镇江沿茶园进行实地调查 ,考察鉴定 ,四位专家一致确诊为双磺隆药害。1 双磺隆药害症状双磺隆是由磺酰脲类除草剂甲磺隆和绿磺隆的混合制剂 ,是一种高…  相似文献   
10.
杨再丽 《农业考古》2005,(2):263-263
如果从店武德三年(620)在通谷镇(今大安镇)置金牛县算起,宁强境内置县设治迄今已有1380余年的历史,可谓久矣;如果以唐朝陆羽《茶经》所载“茶树,金州(今安康)生西成、安康二县山谷,梁州(今汉中)生褒城、金牛(今宁强)二县山谷”为据,我县种茶的历史可谓长矣;如果把茶史、茶技、茶艺、茶人、茶事等辑录成书,则可谓好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