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7篇
农学   10篇
  3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6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近日在山东省东营市举行的农业科技提升行动“飞蝗综合防治示范现场会”上获悉,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飞蝗、草地螟和鼠害监测预警及持续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组织实施一年来,我国农业科技专家已成功研制了一批飞蝗防治新产品和飞蝗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和治理模式,在飞蝗综合防治领域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2.
《种子世界》2014,(3):38-38
<正>由中国科学院院动物研究所康乐院士领衔,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和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参与的一项研究,成功破译了飞蝗的全基因组序列图谱。康乐研究组采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发展了组装超大基因组的生物信息方法,对飞蝗基因组进行了测序、组装、注释等,获得迄今人类破译的最大动物基因组——飞蝗基因组图谱。  相似文献   
3.
【目的】LmKnickkopf3-5′(LmKnk3-5′)是飞蝗Locusta migratoria)蜕皮发育中重要的表皮蛋白。本文旨在制备LmKnk3-5′特异抗体并对其进行组织定位,为LmKnk3-5′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蛋白水平的证据,同时为进一步深入探究LmKnk3-5′与其他表皮蛋白在飞蝗表皮形成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打下基础。【方法】首先比对飞蝗Knickkopf(Knk)家族4个基因LmKnkLmKnk2LmKnk3-FLLmKnk3-5′的氨基酸序列,选取LmKnk3-5′的3段特异抗原序列R1、R2和R3,设计包含BamH I、Hind III酶切位点的引物,以LmKnk3-5′全长cDNA为模板,PCR获得LmKnk3-5′的特异抗原片段;然后将特异抗原片段与pET-32a经双酶切、T4连接酶连接、测序验证、成功构建重组质粒后,转入BL21(DE3)表达菌株中,加入IPTG(终浓度0.5 mmol·L-1)低温(16℃)诱导重组蛋白表达,SDS-PAGE检测重组蛋白表达情况;接着扩大培养可在菌体裂解液的上清中表达重组融合蛋白的大肠杆菌,提取蛋白并用Ni-NTA对其进行纯化,之后再用纯化后的重组特异抗原免疫小鼠4次,获得anti-LmKnk3-5′多克隆抗体,ELISA法对其进行效价检测,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其特异性。取飞蝗5龄若虫第8天表皮,制备石蜡切片,通过免疫组化法对LmKnk3-5′蛋白进行组织定位。【结果】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选取LmKnk3-5′的特异抗原区域R1、R2和R3,分别包含208、147和131个氨基酸残基,蛋白理论分子量分别为24.0、17.0和14.8 kD。酶切连接后,成功获得 pET-32a-R1、pET-32a-R2 和pET-32a-R3重组质粒。诱导表达检测,发现只有含pET-32a-R2的表达菌在菌体裂解液的上清液中大量表达重组蛋白。将其扩大培养纯化后获得 R2重组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取抗血清进行效价检测,抗体效价高达1﹕512 000,可满足抗体使用需求。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注射dsLmKnk3-5′后飞蝗体壁LmKnk3-5′的蛋白表达显著减少,表明anti-LmKnk3-5′抗体特异性良好。免疫组化试验结果表明,表皮蛋白LmKnk3-5′在飞蝗腹部体壁皮细胞及新表皮中均有分布,特别是新合成的外表皮顶端。【结论】成功获得飞蝗LmKnk3-5′多克隆抗体,证明其特异性良好。LmKnk3-5′在飞蝗腹部体壁新合成的外表皮顶端分布较多。研究结果为飞蝗表皮蛋白LmKnk3-5′功能研究提供了蛋白水平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正>记者日前从中科院动物所获悉,我国科学家成功破译了飞蝗的全基因组序图谱,并揭示了它为什么偏爱吃粮食、能长途迁飞、喜好群聚而行等奥秘。相关论文1月14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飞蝗是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取食水稻、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等多种禾本科植物。当蝗灾暴发时,蝗虫可形成高密度蝗群并可以长距离迁飞。近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揭示蝗灾暴发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卡死克(Cascade)麦麸毒饵灭蝗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     
为什么北方日照长,南方日照短?日照的长短,主要的是依纬度的高低而变化的。各地的日照时数,从理论上来说:①在同一纬度应完全相等,②低纬度多夏日照相差不大,高纬度冬夏日照的差别很显著。夏季长于冬季很多;③秋分至春分(即多季半年)纬度愈高,日照时间愈少,春分至秋分(即夏季半年)则纬度愈高,日照时间愈多;④全年日照时数随纬度而增加,但与云量的多少有关系,  相似文献   
7.
根据近50年白洋淀最高水位、入淀水量、出淀水量和降水量等资料,分析了白洋淀水位变化呈现的特点及原因;并结合东亚飞蝗的生长发育特点,探讨了水位的年际、年内变化对东亚飞蝗大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白洋淀最高水位呈波动中降低趋势,白洋淀逐月水位年内差异逐渐变小。原因主要为上游来水大量减少所致。白洋淀水位年际变化中,峰值回落阶段和波谷地段对应的年份易于东亚飞蝗大发生。5~10月白洋淀逐月水位偏低有利于东亚飞蝗大发生。这些结论为白洋淀水量调控和预防东亚飞蝗大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侦查工作是决定灭蝗胜利的基本条件,据各地反映,侦查工作中最感困难的就是对蝗虫的识别问题.查卵的时候不认识飞蝗的卵,查蝻的时候也不认识飞蝗的蝻,更不会鉴别它的龄期,这样便无法得到准确的情报,那里还谈得到掌握除治的有利时机呢?因此在目前来说,识别飞蝗和鉴别龄期的方法.就成了侦查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飞蝗的形态,生理和习性又是随着环境而改变的,  相似文献   
9.
药剂防治飞蝗的主要方法为喷粉和毒饵。喷撒六六六粉来消灭飞蝗成虫及各龄蝗蝻,有接触、胃毒及熏蒸作用,蝗虫无论碰到药粉或者吃下带有药粉的作物及杂草的叶子,都会在几小时内中毒死亡,目前全国各蝗区所用药粉含有效成份0.5%,都是配好的,不用再调制。1965年防治飞蝗的方针是以"药剂为主",将大量施用六六六粉,为了爱护国家财产,避免浪费,喷粉时要有组织有领导的集中使用,并掌握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为预测亚洲飞蝗的发生期和判断其危害程度,对其生长积温和取食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至五龄的蝗虫生长积温和取食量分别为351.13、306.79、340.92、399.00、470.24℃和5.46、8.91、14.40、27.44、56.32 g ;最佳防治时期为取食量小的一、二龄期;亚洲飞蝗的卵在-29.9℃可以成功越冬,在翌年继续发生;2011年,亚洲飞蝗在黑龙江省没有大面积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