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111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篇
  13篇
综合类   208篇
农作物   24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20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十种常用农药与球孢白僵菌的生物学相容性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球孢白僵菌孢子粉与10种常用农药相容性的测定结果显示,随着孢子浓度上升,所试农药对孢子的抑制作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在1/10田间常规使用浓度下,百菌清和代森锰锌均能抑制或杀死孢子(萌发率<1%)。除阿维菌素外,所有杀虫剂均与白僵菌孢子相容,在常规使用浓度的10倍稀释液中孢子萌发率达90%以上。吡虫啉、蚜虱灵、灭多威和氟虫腈与孢子的相容性最好,其中吡虫啉和蚜虱灵对孢子萌发率的影响不明显随药剂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即使在田间常规使用浓度下孢子萌发率也在95%以上,而阿维菌素与白僵菌的相容性极差。因此,应用白僵菌制剂防治害虫,选择生物学相容性好的农药以低剂量与白僵菌制剂混用,既可使菌剂增效,又可大幅度降低化学药剂用量。  相似文献   
2.
针对上海市崇明区有机水稻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效果不佳的问题,在水稻无化肥、无化学农药种植条件下开展了生物杀虫剂对水稻主要害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田间防控效果评价。在崇明区的2个试验基地,于水稻不同生长时期,以绿僵菌、白僵菌产品分别与病毒杀虫剂MbNPV、植物源杀虫剂苦参碱和细菌杀虫剂Bt组合进行施药处理。结果表明,应用绿僵菌/白僵菌与MbNPV组合,能够有效防治稻纵卷叶螟,在稻纵卷叶螟发生较早的基地,施药后7 d和14 d的防效可达58.2%~81.2%,而在稻纵卷叶螟发生较晚的另一基地,施药后7 d防效可达61.3%和65.6%;绿僵菌/白僵菌与苦参碱组合,可用于防治稻飞虱,7 d和14 d的防效达64.7%~76.1%;绿僵菌/白僵菌与苏云金杆菌组合防治稻纵卷叶螟的14 d防效分别达64.0%和75.4%,优于对稻飞虱的防效;各组合试验结果显示,白僵菌有相对较长的持效作用,且在害虫迁入早期阶段(水稻发育分蘖盛期至拔节期)施用生物农药比在中后期(抽穗期及之后)施用的防效高。可见,生物杀虫剂组合可作为农作物绿色防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喷塔法测定了4株玫烟色拟青霉和4株球孢白僵菌对菊小长管蚜的毒力。结果表明,4株拟青霉在21~902个孢子/mm2的接种剂量下引起的死亡率为17.4%~100.0%,4株白僵菌在10~646个孢子/mm2的接种剂量下引起的死亡率为37.3%~100.0%。接种后第5天各菌株的致死中剂量LC50分别126个孢子/ mm2 (Pfr116),442个孢子/ mm2 (Pfr612),213个孢子/ mm2 (Pfr153),234个孢子/ mm2 (Pfr2175),155个孢子/ mm2 (Bb2880),86个孢子/ mm2 (Bb2860),99个孢子/ mm2 (Bb2861)和138个孢子/ mm2 (Bb2879)。致死中时LT50从低浓度下的较大差异向高浓度下的较小差异渐近收敛,在150个孢子/ mm2的剂量下,玫烟色拟青霉不同菌株的LT50变化范围为4.5~7.7天,球孢白僵菌不同菌株的LT50变化范围为4.5~5.1天。综合比较,4株玫烟色拟青霉中以Pfr2175的毒力最强,4株球孢白僵菌中以Bb2860最优,具有杀蚜速度快、致死浓度低等特点,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甜菜夜蛾优良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初筛获得的6个球孢白僵菌菌株的毒力、产孢量、萌发率、胞外蛋白酶活性及菌株生长速度等多个生物、生态学指标,从专业角度构建最优序列,经灰色分析和不同菌株毒力效价显著性比较,筛选出了两株具有较大生产潜力的优良菌株BD-B015和BD-B038,对甜菜夜蛾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8.33%和86.70%,僵虫率分别为86.67%和85.27%。  相似文献   
5.
采用土壤施用和叶面喷施2种方式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Bb202接种至玉米,研究不同接种方式及处理浓度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喷施方式对玉米苗均存在促生作用,且这种促生作用与孢子接种浓度密切相关。在叶面喷施处理中,白僵菌仅对玉米地上部分生长指标有促进作用,而对玉米苗的根长无显著影响;其中1.0×10~4孢子/m L处理组对玉米苗的促生效果最佳,其株高、叶长、叶宽、鲜重指标比蒸馏水对照组分别高出7.47%、15.42%、25.70%和16.85%。在土壤喷施处理中,白僵菌对玉米苗地上与地下部分均有显著促生作用;其中1.0×106孢子/m L和1.0×10~8孢子/m L处理组,玉米株高、叶长、根长、生物量指标较蒸馏水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8.66%和29.59%、30.66%和37.85%、43.08%和33.60%、28.35%和32.55%。从对玉米苗的促生作用来看,用1.0×106孢子/m L的白僵菌悬浮液处理土壤,可以取得最经济、最显著的促生效果。  相似文献   
6.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一种迁飞性重大害虫。为了弄清不同微生物联合使用对草地贪夜蛾的生防潜力,在室内条件下采用直接喷雾方法,测定了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CQMa421、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ZJU435和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1lus thuringiensis,Bt)G033A两两之间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室内联合杀虫活性。结果表明: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与球孢白僵菌ZJU435悬浮液联合接种10 d后,1~3龄草地贪夜蛾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5.6%、58.8%和35.4%,都显著高于CQMa421和ZJU435单剂处理组。CQMa421与Bt联合接种5 d后,2龄草地贪夜蛾幼虫校正死亡率为82.6%,显著高于CQMa421(21.1%)和Bt(65.5%)单剂处理;ZJU435与Bt联合接种5 d后,2龄和4龄草地贪夜蛾幼虫校正死亡率为80.4%和68.6%,显著高于Bt和ZJU435单剂处理组。上述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杀虫真菌联合使用、杀虫真菌与Bt联合使用能有效提高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杀虫活性,为田间利用不同微生物农药有效防控草地贪夜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杀虫真菌对草地贪夜蛾不同虫态的室内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一种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警的全球重大害虫。为了评价杀虫真菌对草地贪夜蛾的生防潜力,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杀虫真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球孢白僵菌ZJU435对草地贪夜蛾不同龄期幼虫、蛹、成虫和卵的杀虫活性以及对卵孵化率、蛹羽化率等影响。结果显示:26℃条件下,菌株CQMa421和ZJU435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具有杀虫活性,接种10 d后对1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35.6%和50.5%,但随虫龄增大杀虫活性降低,其中菌株CQMa421对4龄幼虫几乎没有杀虫活性;菌株CQMa421和ZJU435都引起草地贪夜蛾蛹黑化,降低其羽化率50%以上;但对成虫没有杀虫活性,也不影响成虫的产卵;卵接种菌株CQMa421和ZJU435后,孵化率分别为82.8%和90.7%,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的100%,并极大地降低新孵化幼虫的存活率,分别为20.8%和0.0%,而空白对照为79.4%。结果表明,杀虫真菌CQMa421和ZJU435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蛹和卵具有杀虫活性,同时降低卵的孵化率、新孵化幼虫存活率和蛹羽化率,对草地贪夜蛾种群控制极具潜力。  相似文献   
8.
对球孢白僵菌菌龄、β-巯基乙醇、溶壁酶、渗透压稳定剂和琼脂粉含量等条件对球孢白僵菌原生质体的获得和再生恢复培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球孢白僵菌原生质体获得和再生恢复培养的最佳体系。原生质体获得的最佳菌龄为培养24~28 h的菌丝体,最佳β-巯基乙醇浓度为0.01 mol/L,最佳酶为真菌溶壁酶,最佳渗透压稳定剂为0.7 mol/L NaCl,原生质体获得频率高达99%;原生质体再生恢复时培养基中最佳渗透压稳定剂为0.7 mol/L葡萄糖,最佳琼脂粉质量分数为0.75%,再生频率达57%。  相似文献   
9.
载球孢白僵菌松毛虫赤眼蜂能够显著提高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控效果,为了明确其对亚洲玉米螟卵期及幼虫期可持续防控的作用机理,采用松毛虫赤眼蜂吸附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进行赤眼蜂载菌情况,以及亚洲玉米螟卵和幼虫的寄生、侵染过程观察。结果表明,赤眼蜂羽化后能够吸附柞蚕卵表面粘附的白僵菌分生孢子,并将其携带至亚洲玉米螟卵块表面,并吸附于未被赤眼蜂寄生的亚洲玉米螟卵孵化的幼虫体表,实现侵染并致死,幼虫带菌率达60.00%,网室内杀虫生物测定僵虫率达27.00%。本研究表明,载菌赤眼蜂在提高杀虫效率的同时实现害虫可持续防控,该方法为其他载菌天敌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行为及取食选择性的影响,本文通过室内控制试验,采用培养皿叶盘法,研究了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和3龄幼虫的选择、非选择性取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8 h非选择性试验中,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在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叶片组织(处理组)上的取食率显著低于未接种球孢白僵菌玉米叶片(对照组),第48 h时在共生体和对照玉米上的幼虫取食率分别为35.7%和62.5%,差异极显著;3龄幼虫在共生体茎秆组织上的取食率与对照组玉米差异不显著。在48 h选择性试验中,初孵幼虫在共生体玉米叶片组织上的取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共生体玉米叶片组织上的幼虫取食率随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第48 h时在共生体和对照玉米上的幼虫取食率分别为6.3%和20.6%,差异极显著;3龄幼虫在共生体和对照组玉米茎秆组织上的幼虫取食率随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对照组幼虫取食率显著高于处理组,第48 h时在处理组和对照组玉米上的幼虫取食率分别为33.1%和45.6%,差异极显著。本研究初步表明,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取食行为有显著的抑制和忌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