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6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52篇
林业   107篇
农学   138篇
基础科学   1篇
  55篇
综合类   547篇
农作物   331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6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采用TDP技术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元谋段主要造林树种印楝的树干液流密度动态变化进行了观测,得到3点主要结论:①无论干热季节或湿润季节,印楝树干液流密度昼夜变化的规律性较强,呈明显的单峰曲线;②由干热季节转向湿润季节时,印楝树干液流密度呈下降趋势,5年生印楝在5月、7月及10月的典型晴天里的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平均值分别为12.11、7.48及6.90cm3·cm-2·h-1;③在干热季节里印楝蒸腾耗水具有相当的被动性,而在湿润季节时其蒸腾耗水则表现出主动性和平氨性,反映了印楝在不同季节里的耗水机制差异.  相似文献   
2.
用0.05%、0.10%、0.15%3种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和24、48、72 h 3个不同处理时间,对日本矮紫薇种子发芽性状和幼苗生长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05%、0.10%、0.15%浓度秋水仙素处理日本紫薇种子24、48、72 h,随着秋水仙素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出苗率均有降低的现象,0.15%浓度秋水仙素溶液处理的日本矮紫薇种子72 h时出苗率低于10%.随着秋水仙素处理浓度和时间的延长,幼苗生长表现出矮化、根部变短、叶片变厚的趋势.该研究获得了3株矮化的变异植株及2株株型变异的幼苗,对日本矮紫薇突变体产生、筛选及良种选育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我国杂交籼稻选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水稻杂种优势被利用以来,我国杂交籼稻育种取得显著进展,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国家水稻数据中心水稻品种审定数据信息,对我国籼型水稻不育系研究进展、杂交籼稻品种审定情况、籼型超级稻品种发展现状和几个籼稻育种大省的杂交籼稻国审情况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并对杂交籼稻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5.
籼稻体细胞胚胎发生特异性蛋白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继朝  薛庆中 《作物学报》1994,20(4):395-400
以籼稻Oryza sativa L.subsp. indica品种“广陆矮4号”幼穗和种子为外植体,在含有2,4-D2.0mg/L的MS培养基上,分别形成胚性和非胚性愈伤组织,建立体细胞胚胎发生实验系统。应用Native/SDS双向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非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前后均存在一种分子量为45kD的非胚性蛋白质N1,另一种非胚性蛋白质N2(54kD)仅  相似文献   
6.
‘蜀紫粉’紫薇是从‘温江大红’实生苗中选育出的新品种。观赏价值高,花期为6月中旬—9月中旬,花色呈紫红色,适宜在四川盆地海拔300~800 m的低山丘陵区栽培。  相似文献   
7.
应用方差和协方差分析方法对1989年南方区试中籼迟熟组的8个品种的13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着粒密度、有效穗和千粒重的遗传基础较丰富,抽穗日数和小区产量的遗传差异则较小;千粒重、着粒密度、穗长和抽穗日数的广义遗传率较高,日产量和小区产量则较低,结实率的遗传变异系数和广义遗传率最低;产量与着粒数的相关较微弱,与有效穗,着粒密度等性状的遗传相关显著,与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环境相关值较大,有效穗、着粒数和千粒重三个产量构成因素两两之间的三种相关值均为负值,其遗传相关达显著或极显著标准;同一遗传型在不同环境条件中,穗粒数和有效穗与产量的关系较大。  相似文献   
8.
早籼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M103S的选育与光温反应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温敏核不育水稻安农S—1为母本,以常规高产早籼稻品系92153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低温选择和人工气候箱鉴定,育成了育性转换临界温度23—24℃的早籼型温敏核不育系M103S。光周期长于12.5h,日平均温度高于24℃,可以用于制种,日平均温度低于23℃,可以用于繁殖。光周期长于13.5h,日平均温度高于23℃,可以用于制种。自然条件下不育起点温度为日均温23—24℃,耐低温期为3—4d。敏感期为抽穗前的7—14d。播始历期为53—79d,主茎叶片数10.0—12.6片。从播种到始穗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493.8—1766.3℃和733.4—1058.3℃。不育期的株高63.6—77.5cm,平均72.0cm,单株有效穗6.4—12.0个,平均9.3个,穗长20.9—22.7cm,平均21.2cm,每穗颖花数112.1—137.3朵,平均122.3朵。可育期株高65.7cm,单株有效穗7.2个,穗长17.2cm,每穗总粒数114.1粒,结实率47.23%,千粒重31.34g。以M103S为母本,与100多个早籼品种进行测配,杂种表现生育期早、穗大、粒多、千粒重高。  相似文献   
9.
The molecular analysis of the 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 symbiosis start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decade. The paper summarises the work of the ‘Laboratorium für Molekulare Genetik arbuskulärer Mykorrhiza’ at the MPI für terrestrische Mikrobiologie in Marburg on three major topics. Firstly, the plant response to the mycorrhizal colonisation was analysed using both, targeted and non‐targeted approaches. As an example, the localisation of the gst1 mRNA in potato mycorrhiza is shown. Second, molecular techniques were established to analyse gene expression of the fungal partner of the symbiosis. We present a differential RNA display analysis of spore germination in two AM fungi and the cloning of a gene from Glomus mosseae that shows expression at all stages of the fungal life cycle. In the last part, we introduce the work we are carrying out with a new root endophytic fungus, Piriformospora indica. Infection experiments on maize showed that despite the fungus performs as a root necrotroph, it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plant growth.  相似文献   
10.
籼型三系不育系丰源A的选育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丰源A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与广西钟山县种子公司合作育成,于1998年通过湖南省科委鉴定,是一个育性稳定、配合力强、异交结实率高、米质较优、抗逆性较强的籼型三系不育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