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水稻感染小球菌核病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个水稻品种感染小球菌核病后,在不同接种量、不同时期、不同品种、不同部位测定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水稻品种感病后PAL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孕穗末期,在抗病距茎基部0-3cm的组织,病后PAL在活性变化和酶上升的幅度变化上都为最大,而在感病距离斑3-7cm组织,病后PAL活性上升幅度为最大。建议在品种抗性鉴定中,以在孕穗末期接种3个菌丝块在距茎基部3-7cm组织之间取样测定PAL活性为好。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东北地区水稻小球菌核菌无性世代的分生孢子-双曲孢属(Nakataea sigmoidae Hara),并对其人工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自然光照能促进该菌产生分生孢子,在自然光条件下,病原菌在水琼脂培养基上产生分生孢子,生长物质和微量元素均不能促进孢子产生,碳氮比对菌核萌发直接产生分生孢子有影响,其中10:1时产孢率最高,为54.23%。  相似文献   
3.
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秆腐菌核病菌可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碳源以可溶性淀粉最好,氮源以酒石酸铵最好,混合碳源(蔗糖+鼠李糖)对病菌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比单独蔗糖和鼠李糖生长的好;病菌能在多种天然培养基上生长并形成菌核;菌丝在碳氮比为60∶1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生长物质VB6+肌醇、VB6+谷氨酰胺等11个组合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微量元素中亚铁、锰和硼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液体培养中以Czapek培养基生长最好,但不利于菌核的形成;菌核在15~35℃均可萌发,最适温度为30℃;菌核在0.05%葡萄糖溶液、蒸馏水、水琼脂上均可萌发,以0.05%葡萄糖溶液萌发最好。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黑龙江省水稻小球菌核菌无性世代的分生孢子双曲孢属 (Nakataea sigmoidea Hara) ,并对其人工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在黑暗条件下 ,不同的营养条件、环境条件及培养方式病原菌均不能产生分生孢子 ;在自然光条件下 ,病原菌的菌核和菌丝在水琼脂培养基上均可产生分生孢子。生长物质和微量元素均不能促进孢子产生。C/ N对菌核萌发直接产生分生孢子有影响 ,其中 C/ N为 10 / 1时产孢率最高 ,达 5 4 .2 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