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篇
  21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54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研究选用草原红牛、草原红牛与利木赞牛杂交后代共计42头作为试验牛群体,以体尺、体重作为衡量其生长发育指标,进行肉牛肌肉度线性评分,并屠宰测定其肉用性能,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3个微卫星位点基因标记与生长性状、屠宰肉用、肌肉度线性评分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IDVGA46等位基因D(211bp)对3个肌肉度评分性状肩部、腰厚、大腿肌有负相关;等位基因B(205bp)在腰厚方面有正相关。等位基因F(249bp)对牛的胸深、坐骨端高等生长性状有正相关。BM1824等位基因C(211bp)对腿围性状、净肉率和净肉重性状均有正相关。IDVGA2等位基因C(209bp)对牛的肉用性能有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利木赞牛杂交改良对草原红牛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纯种草原红牛和含1/2利木赞血缘的改良草原红牛各16头在相同营养水平和饲养条件下进行10个月的集中舍饲育肥,研究了2组牛生长速度、产肉率及眼肌面积、大理石花纹和嫩度等肉质水平。结果显示, 改良牛的体高、体长、胸围、体质量、增重、屠宰率和净肉率等极显著或显著地高于草原红牛(P<0.01或P<0.05),改良牛的眼肌面积比草原红牛增8.39%,大理石花纹等级和嫩度剪切力值也略大于草原红牛,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利木赞牛对草原红牛的肉用性能改良效果显著,且对草原红牛的肉质没有明显影响,草原红牛保持了其原有肉质好的品种特性。  相似文献   
3.
滩羊尿对典型草原三种草地植物生长的短期作用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尿液浓度和土壤含水量下,羊尿对典型草原植物茵陈蒿、委陵菜和狗尾草生长的短期作用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施尿量施尿后1个月,狗尾草对羊尿沉积的响应为高尿液浓度负效应,低尿液浓度正效应;茵陈蒿和委陵菜为负效应。土壤含水量越高,羊尿对其分蘖(枝)的负效应越低。不同尿液浓度下,三种植物对羊尿响应的负效应顺序为茵陈蒿〉委陵菜〉狗尾草;且其分蘖(枝)对羊尿和土壤水分互作反应的正效应顺序为狗尾草〉委陵菜〉茵陈蒿。具体放牧过程中,可通过家畜适时饮水降低尿液浓度,以降低畜尿对草地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4.
全球气候变化对松嫩草原土壤水分和生产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邓慧平  祝廷成 《草地学报》1998,6(2):147-152
本文首先模拟计算松嫩草原土壤水量平衡,并结合未来气候情景估算松嫩草原土壤水分的变化。最后,在土壤水分研究的基础上,初步评估全球气候变化对松嫩草原生产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兰旗榆为白榆的一个地理生态变种,在锡盟浑善达克沙地及其南缘的镶黄旗、正镶白旗、正兰旗等地区生长表现突出。该树种较之其它的白榆品种具有抗旱、抗寒、抗风沙,物候期早,所需积温低以及生长迅速等优良特性,对我区北部干旱草原气候生态条件适应能力强,在草原造林中有着其它树种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建议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草地反射太阳光偏振特性测量个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志刚  吕达仁 《草地学报》1998,6(4):237-243
本文在中国科学院植的研究所岩石草原定位研究站对羊草和苔草样方进行太阳反射光偏振特性的测量。  相似文献   
7.
科尔沁沙地乌兰敖都地区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线性趋势分析方法初步分析了近25 a(1981-2005年)乌兰敖都地区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02时平均气温、14时平均气温5个气温序列的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近25 a来乌兰敖都地区的5个气温序列均呈非连续的增加趋势;平均最高气温线性增加率最高(0.78℃/10 a),是平均最低气温线性增加率(0.14℃/10 a)的5.6倍;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各季均为升高趋势;春季增温最明显,秋、夏、冬季的增温程度依次减小;白天气温增加幅度高于夜间,表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8.
以内蒙古巴林右旗退化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收集的方法,研究各种围封条件下,退化草原在自然演替过程中土壤凋落物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典型草原在封育演替过程中,凋落物呈增加的趋势,以封育10年的凋落物量最高;凋落物的养分,不同年限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碳素含量以封育1年的最高,封育10年的最低,氮素则是以封育4年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草原红牛的生产性能,1985年开始在翁牛特旗海金山种牛场进行了草原红牛导入丹麦红牛血液试验。初步试验结果表明:丹红F_1毛色基本同草原红牛;尻部宽、长而平,原有斜尻缺点已明显得到改进;各阶段体重、体尺均有明显提高,尤以体躯的重量、宽度、高度和后躯的提高更为显著;适应性与草原红牛无差别;其产肉性能和产奶性能比草原红牛亦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干草原牧草贮藏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1993年在内蒙古正蓝旗于草原对10种牧草贮藏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在植物生长期内,每15天采样一次,分析牧草茎基部和根部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试验结果表明,牧草在返青时都要消耗贮藏碳水化合物,分蘖后开始积累贮藏碳水化合物,在拔节和抽穗时又要消耗贮藏碳水化合物,开花、结实后又积累贮藏碳水化合物。但有的牧草出现相反的情况。根据牧草贮藏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的规律,作者对合理利用草地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