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利用叶斑病菌粗毒素离体筛选太子参抗叶斑病突变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培育太子参抗叶斑病新品种,运用组织培养技术以太子参叶斑病粗毒素为选择压力进行胁迫培养,采用逐步正筛选法离体筛选太子参叶斑病突变体。结果表明,太子参叶斑病粗毒素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增殖、不定芽分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逐步提高毒素浓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愈伤组织对毒素的抗性。25 mL/L的毒素可以作为愈伤组织突变体的筛选压力,愈伤组织存活率达15.5%;将粗毒素浓度适当降低至10~20 mL/L有利于不定芽的分化,分化率达54%~40%;60~70 mL/L的毒素可以作为苗期抗毒素突变体的筛选压力,小苗存活率为8.3%。获得了46株高抗性植株,其对毒素的抗性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2.
太子参叶斑病抗性诱导因子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诱导太子参产生对叶斑病抗性的诱导因子,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用水杨酸、草酸、壳聚糖、磷酸氢二钾、亚硒酸钠和太子参叶斑病粗毒素液这6种因子诱导处理太子参组培苗,在1~7d内测定叶片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诱导培养7d后,用太子参叶斑病粗毒素液对组培苗进行离体叶片针刺接种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诱导处理后能明显增强太子参叶片内POD、PPO和PAL的活性;6种因子均能诱导太子参对叶斑病产生抗性,以190mg.L-1和380mg.L-1草酸的诱抗效果较好,分别达到76.1%和74.7%,极显著高于其它诱导因子的诱抗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水杨酸SA对太子参叶斑病的诱抗效果以及有关酶活性的变化与SA抗病作用的可能联系,在离体培养条件下,运用水杨酸0.5-15 mmol·L~(-1) 6种不同浓度处理太子参组培苗,在1-7d内测定叶片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诱导培养7d后,用太子参叶斑病孢子悬浮液对组培苗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SA5 mmol·L~(-1)诱导处理后能明显增强太子参叶片内POD、PPO酶活性,降低CAT酶活性,其中POD活性比对照增加170%,PPO活性比对照增加293%,CAT活性比对照降低43.3%。6种浓度均能不同程度地诱导太子参对叶斑病产生抗性,以5.0 mmol·L~(-1)水杨酸的诱抗效果最好,达到59.6%,诱抗效果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水杨酸SA对太子参叶斑病的诱抗效果以及有关酶活性的变化与SA抗病作用的可能联系,在离体培养条件下,运用水杨酸0.5~15 mmol·L-1 6种不同浓度处理太子参组培苗,在1~7 d内测定叶片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诱导培养7d后,用太子参叶斑病孢子悬浮液对组培苗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SA 5 mmol·L-1诱导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