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3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236篇
林业   489篇
农学   655篇
基础科学   169篇
  419篇
综合类   1816篇
农作物   313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130篇
园艺   285篇
植物保护   26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312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6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针对甘薯秧蔓机械化回收过程中离散元仿真研究缺乏准确参数值的问题,采用直接测量和虚拟标定相结合的方法对碎甘薯茎秆和叶片离散元仿真参数进行研究。采用物理试验法获得碎甘薯秧的本征参数、碰撞恢复系数等参数值及碎甘薯秧颗粒的静摩擦系数参数范围,并为离散元法仿真设计了不同的参数组合。通过堆积角优化仿真试验确定甘薯叶片本征参数及其他不易直接测量的离散元仿真参数。Plackett-Burman试验表明,甘薯茎秆—甘薯茎秆和甘薯茎秆—45钢的静摩擦系数、甘薯茎秆—甘薯茎秆和甘薯茎秆—甘薯叶的滚动摩擦系数均显著影响堆积角。运用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优化试验标定了对碎甘薯秧堆积角有显著影响的参数值,以得到的参数进行颗粒堆积仿真试验,测得堆积角平均值为40.51°,与实测值相对误差为0.972%,说明物理试验加优化仿真试验来标定离散元参数是可行的,标定所得的参数可作为甘薯秧茎叶离散元仿真参数。  相似文献   
2.
以紫甘蓝品种‘紫辉甘蓝’为试材,在南方塑料大棚内密闭式光照植物培养架中,采用新型LED光源研究了不同光质对紫甘蓝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R(红)、B(蓝)、8R2B(红光∶蓝光=8∶2)、5R5B(红光∶蓝光=5∶5)、2R8B(红光∶蓝光=2∶8)和荧光灯(对照CK)。结果表明:(1)在8R2B处理下,紫甘蓝幼苗地下部鲜重、地上部鲜重、单株鲜重、株高、根体积、根总表面积和根投影面积均最大;(2)与CK相比,不同光质处理均提高了幼苗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以2R8B处理最高;(3)与CK相比,除R处理的幼苗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外,其它处理均有助于幼苗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积累,以8R2B处理最高;(4)可溶性糖含量以R处理最高;(5)与CK相比,各光质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幼苗MDA含量,以B处理效果最显著,8R2B和5R5B次之;(6)各光质处理对紫甘蓝幼苗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与CK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研究9个不同施肥处理对枳及柠檬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枳容器苗的苗高、地径、分枝高度及嫁接后柠檬苗的发芽率、株高、茎粗、分枝数及生物量都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施肥处理对枳及柠檬容器苗综合表现最好的为T4(撒施柠檬专用肥1.6 g)处理,其次是T2(撒施尿素0.6 g)、T3(撒施柠檬专用肥0.8 g)处理,表现最差的是T8(浇施5%柠檬专用肥)和T7(浇施3%柠檬专用肥)处理。在一定施肥浓度范围内,施肥对嫁接后柠檬容器苗的生物量积累有明显促进作用。柠檬容器苗培育时建议采用在基质中撒施柠檬专用肥1.6 g。  相似文献   
4.
瑞丽山龙眼幼苗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测定高黎贡山南段2种环境(野外、大棚)下生长的我国特有种植物瑞丽山龙眼幼苗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1)2种环境下生长的幼苗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出现"双峰"曲线,有"午休"现象,但峰值出现的时刻与大小不同,野外幼苗在10:00、16:00出现高峰值,分别为4.608、2.118μmol/(m~2·s),大棚幼苗在11:00、15:00出现2个高峰值,分别为4.102、3.982μmol/(m~2·s);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变化趋势与净光合速率变化趋势一致,也有"午休"现象;水分利用率(WUE)无明显变化规律;胞间CO_2浓度(Ci)与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相反。(2)净光合速率与环境因子偏相关性分析表明,环境因子: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CO_2浓度(Ca)、空气温度(Ta)、相对湿度(RH)对幼苗PN值影响均为:PARCaTaRH;(3)两地幼苗光饱和点(LSP)均较高,野外为2 674.995μmol/(m~2·s)、大棚幼苗为2 228.754μmol/(m~2·s),光补偿点(LCP)分别为38.250、8.322μmol/(m~2·s)。  相似文献   
5.
褪黑素诱导小豆抗锈病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外源褪黑素诱导小豆抗锈性的作用及机理,以感病小豆品种‘宝清红’为材料,采用叶面喷施不同浓度褪黑素激发处理小豆真叶,而后对真叶挑战接种锈菌夏孢子,结果表明,低浓度(11.61 mg/L)褪黑素可显著提升小豆对锈病的抗性。夏孢子萌发试验表明,褪黑素对夏孢子萌发及芽管生长无显著抑制作用,表明褪黑素无抑菌活性。进一步的基因表达分析发现,与对照相比,褪黑素激发诱导了水杨酸(SA)通路关键基因NPR1于接种后24 h显著上调表达,且病程相关蛋白PR1、几丁质酶(CHI)、β-1,3-葡聚糖酶(GLU)及PR5均于接种后24~120 h被显著诱导表达,说明褪黑素可能通过诱导NPR1表达,进而激活下游PR蛋白的高水平应答,使感锈病小豆品种获得对锈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微波提取黑豆总黄酮化合物的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性进行初步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和微波功率为自变量,总黄酮得率为响应值的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曲面分析法,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功率600 W、液料比40∶1、乙醇体积分数60%,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达到22.1 mg·g~(-1)。抑制油脂过氧化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黑豆黄酮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7.
混合接种菌根真菌对喜树幼苗生长及喜树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温室盆栽接种试验,研究了蜜色无梗囊霉(Acaulospora mellea)、弯丝硬囊霉(Sclerocystic sinosa)及二者混合接种(分别记为Am、Ss和Am-Ss)对喜树幼苗生长及喜树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的形成促进了喜树幼苗的生长,菌根幼苗的生物量优于无菌根幼苗,混合接种Am-Ss的菌根幼苗显著高于无菌根幼苗和单接种的菌根幼苗.丛枝菌根形成影响了喜树幼苗的喜树碱代谢,菌根幼苗根、叶片和全株的喜树碱含量均显著高于无菌根幼苗,并且混合接种处理的喜树幼苗喜树碱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银荆引种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道了引种银荆过程中播种,芽移育苗,苗木生长及其抗冻性,耐涝性,病害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9.
为保证福建省速生丰产林持续优质发展,系统分析了与营造速生丰产林相关的种苗基础和种苗问题,提出了与发展速生丰产林相适应的种苗对策.  相似文献   
10.
钙对苜蓿幼苗抗寒性及相关生理指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先用50mmol/L CaCl2浸泡图牧吉苜蓿,公农一号苜蓿种子,蒸馏水处理作对照,之后将其幼苗放在低温下胁迫。结果表明:Ca^2 不但能提高图牧吉苜蓉幼苗的抗寒性,而且,也能提高公农一号苜蓿幼苗的抗寒性,同时,图牧吉苜蓿,公农一号苜蓿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酶活性及脯氨酸与抗坏血酸含量也得到提高。由此推测,Ca^2 提高图牧吉苜蓿,公农一号苜蓿幼苗的抗寒性可能与Ca^2 提高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酶活性及脯氨酸与抗坏血酸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