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1篇
  免费   332篇
  国内免费   319篇
林业   763篇
农学   358篇
基础科学   196篇
  501篇
综合类   1917篇
农作物   196篇
水产渔业   147篇
畜牧兽医   783篇
园艺   82篇
植物保护   549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228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243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257篇
  2012年   344篇
  2011年   316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274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summer and fall freshwater rearing habitat use by juvenile coho salmon (Oncorhynchus kisutch) in the quickly urbanising Big Lake drainage in south‐central Alaska. Habitat use was assessed by regressing fish count data against habitat survey information across thirty study sites using generalised linear mixed models. Habitat associations were examined by age‐0 and age‐1+ cohorts separately, providing an opportunity to compare habitat use across different juvenile coho salmon life stages during freshwater rearing. Regress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ge‐0 cohorts we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shallow, wide stream reaches with in‐stream vegetation, whereas age‐1+ cohorts were associated with deeper stream reaches. Furthermore, associations between fork length and habitat characteristics suggest cohort‐specific habitat use patterns are distinct from those attributable to fish size. Habitat use information generated from this study is being used to guide optimal fish passage restoration planning in the Big Lake drainage. Evidence for habitat use partitioning by age cohort during freshwater juvenile rearing indicates that pooling age cohorts into a single “juvenile” stage for the purposes of watershed management may mask important habitat use dynamics.  相似文献   
2.
对异硫氰酸丙烯酯毒杀松材线虫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测定了其对线虫虫体形态、运动行为、体内总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以及处理前后线虫体内过氧化氢酶(CAT)、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经异硫氰酸丙烯酯处理后的松材线虫虫体形态严重扭曲,运动形态出现由正常的S形变化为多节弯曲和螺旋状卷曲等异常状况,线虫行动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迟缓,最终呈C形、新月形或直接死亡。随着异硫氰酸丙烯酯处理质量浓度的增大,线虫体内总糖和蛋白质含量显著上升,糖和蛋白质的代谢发生紊乱;线虫体内CAT、AChE和GST活性显著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表明线虫体内氧化和抗氧化作用失衡;细胞受到极大的影响,神经系统遭到破坏,解毒能力明显降低。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利用异硫氰酸丙烯酯作为植物源杀线虫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台江采育场竹木混交林丰产措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台江林业采育场现有竹木混交林进行施肥和土壤垦复两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虽有一定增产效果,但经方差分析未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土壤垦复措施的增产效果,以深翻加施肥的新竹产量最高,锄草松土居第二,单纯深翻并不理想,效果不如劈山抚育。因而,新兴竹木混交林应以调整竹林结构和护笋养竹为主,每年锄草松土即可达到材用丰产林标准,不宜盲目深翻、施肥。  相似文献   
4.
 以狗牙根和草地早熟禾为材料,用二因素二次正交旋转设计,对9个不同播种比例混播草坪的种群性状进行研究,建立了草坪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及一致性与狗牙根和草地早熟禾播种量之间显著相关的回归模型。确定了影响草坪性状的主要因子,优化了混播草坪的最佳播种量。  相似文献   
5.
分子间的作用及其结构适应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某些分子间的作用无法的用范德华力、氢键、介电常数、偶极矩等化学基本理论来加以解释,引入控制论的方法对这些分析间的作用进行研究后的结果表明,选择性分析间引力很可能是分子是最强的物理作用,而分子间的化学作用亦与分子间的结构适应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在关于混合态的海森堡不确定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纯态和混合态的最小不确定性和压缩效应.虽然最小不确定态必定是纯态,但在某些并非最小不确定态的纯态或混合态中,依然可 以实现力学量不确定度的压缩.还给出了普通统计学的不确定关系,它们不涉及量子相干性却与量子力学的海森堡不确定关系具有相似的数学结构.  相似文献   
7.
本文得到了两类混合变元中立型微分方程的解的某些新的振动准则,大大改进了〔[5,7-9〕的结果.并推出了变系数的混合中立型方程.  相似文献   
8.
把电流模式电路引进了神经网络理论,提出了一种用电流模式电路构成的神经网络阈值处理单元,并由此构成了电流模式Hopfield神经网络,此网络中信号都是以电流的形式出现的。  相似文献   
9.
在精料用量相同、定量采食的条件下,研究不同粗料配合、不同加工方法对幼龄波尔羊生产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粗料为35%稻秆粉、15%砻糠的 号全混合颗粒料在本次试验中的效果最为突出。与粗料为青草的日粮1相比,试羊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48.4%(P<0.05)和27.9%,且每千克增重饲料费用降低41.5%;与粗料为稻秸散料的日粮2相比,试羊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了53.3%(P<0.05)和26.9%,且每千克增重饲料费用降低30.9%。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0.
Long‐term experiments are a classical case of repeated measurements. Traits are measured on the same experimental unit over many years so that correlations aris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s made on the same plot in consecutive year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nalysis of a three‐crop‐rotation long‐term experiment. We analysed the yields of the crops and th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in the topsoil over 30 consecutive years. Several variance–covariance approaches are discussed and the trait‐specific best fit is interpreted. Mixed models are used to describe the structure of the experiment. Both yields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show a more or less pronounced variance heterogeneity. Especially for yields, the heterogeneity of cycles and years is dominant. The consideration of correlations results in a better model fit in all c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