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0篇
农学   2篇
  12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沙尘暴应急监测方法研究中,通过对总悬浮颗粒物采样仪器及各种采样参数的研究确定和降尘采样器的研制,制定出沙尘暴应急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防护林内外沙尘暴低空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内蒙古磴口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近地层(050m)风沙监测塔所收集的8次沙尘暴的沙尘水平通量、垂直通量和风速风向数据,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中小尺度条件下的防护林内外沙尘暴过程中风况变化、沙尘分布特征以及防护林对沙尘暴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沙尘暴发生过程中,防护林内外风速均随高度增加呈现递增趋势,风速廓线特征遵循幂函数,防护林内外均以W、WNW、NE方向为主,但每个方向所占比例不同。②防护林外沙尘水平通量及沙尘浓度随高度增高显著减小,其垂直分布特征均符合指数函数关系;防护林内沙尘水平通量及沙尘浓度则随着高度增高缓慢上升,其垂直分布特征均符合幂函数关系。沙尘垂直通量则均随着高度的增高明显减小,其垂直分布特征均符合幂函数关系。③沙尘暴经过防护林体系时,风速显著削弱,平均消减31.03%;沙尘水平通量降低298.16g·m^-2,垂直通量降低0.37g·m^-2,沙尘浓度降低22.48g·m^-2。  相似文献   
3.
利用石羊河流域2000-2016年卫星遥感数据和7个气象站1961-2020年逐日沙尘暴资料,使用一元回归趋势法、线性倾向率、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该流域植被覆盖与沙尘暴频次、持续时间、强度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关系,探讨其对沙尘暴发生发展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流域植被轻微增大,NDVI以每年0.000 9的速度增大,200...  相似文献   
4.
和田地区主要地表类型风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沙尘暴多发区和田地区主要地表类型的土壤风蚀量情况,利用集沙仪进行了中、小尺度条件下的沙尘暴实地测定,结果表明:在中尺度下,主要地表类型沙漠、过渡带和绿洲土壤输沙量、降尘量具有显著性差异,并与覆盖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在小尺度下观测的结果表明,不同地表类型输沙量也存在显著差异,相同高度下平均覆盖度82%的农田输沙量不足沙漠输沙量的10%,沙漠观测点下风口输沙量比上风口增长2.39%,弃耕地下风口输沙量比上风口增长7.90%,而覆盖农田下风口输沙量比上风口减少2.24%,说明提高植被覆盖对减少当地土壤风蚀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内蒙古中西部强沙尘暴发生发展机制,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及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5月3—4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一次强沙尘暴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00 hPa低槽、蒙古气旋和地面冷锋是本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此次强沙暴过程属于地面冷锋和蒙古气旋共同影响的类型;(2)分析高低层温压场与涡度平流发现,动力因子(涡度平流)和热力因子(温度平流)的共同作用,推动了蒙古气旋的东移发展;(3)垂直螺旋度分布特征是上负下正,表明沙尘区域上空高层为辐散区,有下沉运动,中低层为辐合区,有上升运动。  相似文献   
6.
利用MM5模式对2001年4月8~9日的双急流型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发现:此次沙尘暴过程中有强的西风动量下传,动量下传主要由北支急流完成;在沙尘暴发展旺盛阶段,南、北两支急流低层的南风和北风分量之间产生的辐散促进了高层动量下传,而高层南北两支急流南风分量的加强和贯通引导南方暖湿气流向北输送,抑制了沙尘暴的发展.南北两支急流的共同作用是造成该次沙尘暴的重要原因,北支急流产生了直接的作用,南支急流有间接的影响.250 hPa两支MPV1正的大值位涡区与南、北两支急流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沙尘暴区域前部,对流层高层存在对称不稳定.  相似文献   
7.
针对浑善达克沙地东段的自然经济条件和沙漠化危害特点,因地制宜地营建农防林与牧防林相结合,防护林与经济林相结合,沙漠化治理与沙产业开发相结合的综合防护体系6667hm2。防护体系建立后,区域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维护了首都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8.
新疆近50年沙尘暴灾害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新疆88个气象站近5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新疆沙尘暴时空分布特征、年际和年内演变趋势及年际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新疆沙尘暴近50年以来空间分布特征是南疆多于北疆,南疆多发时期4-10月,北疆多发时期3-9月;年际演变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较60、70年代都有所减少;80年代以后虽然沙尘暴发生日数减少,但是沙尘暴...  相似文献   
9.
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危害现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形成原因、类型、源区、传输路径、危害及其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减缓和控制沙尘暴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自治区沙尘暴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国家气象局的48个基本气象站沙尘暴及相关资料分析得出,影响内蒙古自治区沙尘暴的因素,不仅有风速、大风持续时间与频率等动力因素,亦有物质组成(颗粒)、植被盖度、土壤含水量等下垫面因素。沙尘暴并非单一天气现象,而是天地碰撞的产物,人可通过干扰"地"而影响沙尘暴。文中提出一些观点可为研究区域沙尘暴成因,科学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