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6篇
林业   33篇
农学   47篇
基础科学   6篇
  153篇
综合类   266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86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米槠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对凋落物输入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化显著影响森林凋落物数量,进而会对土壤微生物群落造成影响。本研究以亚热带米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凋落物量输入处理(凋落物去除、凋落物加倍、对照)下,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去除凋落物相比,凋落物加倍后0~10 cm土壤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全氮(TN)、有效磷(AP)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30.30%、49.66%、12.77%和13.90%。与对照相比,凋落物加倍与去除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氮(MBN)含量分别显著增加和下降(P<0.05),但凋落物加倍与去除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凋落物加倍处理下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MF)、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阴性菌[G(-)]、放线菌(ACT)、真菌(F)丰度和总磷脂脂肪酸(TPLFA)含量分别比去除凋落物处理的土壤高68.35%、63.35%、82.65%、69.02%、40.56%和65.85%,而土壤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比值、真菌与细菌比值则分别降低11.64%和26.67%。冗余度分析表明,铵态氮是影响该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最主要环境因子。可见凋落物输入量变化改变了土壤养分有效性,进而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这对进一步深入探究全球气候变化对亚热带森林土壤养分循环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双孢蘑菇覆土层有益微生物消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土样制备成稀释液,采用平板涂布培养法,分析双孢蘑菇覆土期、充分发菌期,原基形成期、采收前和采收后2d5个时期土样中几种有益微生物和消长规律。结果表明,原基表成前和采收后,采白色和采收后2d5下时期土样中几种有益微生物的消化规律。结果表明,原其开前和采收后,采白色孢杆菌(Bacillus)、固氮苗(Azotobacter)和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数量增加;链霉菌(Streptomyces)数量增减比较平缓,而土灰色芽孢杆菌的数量一直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环境条件和微生物对灭线磷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环境条件和微生物影响灭线磷在土壤中的降解。随着土壤含水量和温度的增加,灭线磷的降解速度加快;微生物对灭线磷的降解有显著影响,30℃、含水量为40%条件下,未灭菌土中灭线磷的半衰期为16.6 d,灭菌土中灭线磷的半衰期为31.6 d;有机质对灭线磷的降解也有显著影响,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灭线磷的降解;灭线磷在碱性土壤中的降解快于在酸性土壤中;30℃、含水量为40%条件下,灭线磷在3种土壤中的降解速度为:东北黑土>广东红土>山东砂壤土。  相似文献   
4.
习瓒娜  高健  王梦芝 《中国畜牧兽医》2019,46(10):2916-2926
为研究长链脂肪酸组合对体外培养瘤胃微生物发酵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影响,并得出最优脂肪酸组合及添加水平,试验选取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及α-亚麻酸4种脂肪酸因子,设置0.5%、1.0%、1.5%等3个水平进行L9(34)正交试验,其中Ⅰ~Ⅸ组为试验组、Ⅹ组为对照组,各处理均设3个重复。以3头瘤胃瘘管山羊为瘤胃液供体进行体外发酵试验,测定各组培养液VFA 24 h内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各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总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波动变化趋势。其中在6 h时Ⅶ组TVFA浓度最高。乙酸/丙酸比值总体呈下降趋势,6 h前下降较快,6 h后趋于平缓。丁酸摩尔百分比在7.97%~15.41%间变动。主成分与最优组合分析表明,TVFA浓度影响的主次顺序为亚油酸、油酸、硬脂酸、α-亚麻酸;以添加1.5%硬脂酸、0.5%油酸、1.5%亚油酸、0.5%α-亚麻酸时组合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5.
废水中铝盐含量增高以及铝盐的生物毒性使其对废水生物处理工艺中微生物产生的危害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以产甲烷活性为指标,通过投加氯化铝测定其对颗粒污泥的产甲烷毒性来研究铝盐对厌氧菌的危害。结果表明,铝盐使厌氧颗粒污泥的活性明显降低,但其毒性可以驯化,且清除铝盐后厌氧颗粒污泥的活性可以恢复。  相似文献   
6.
土著微生物-玉米对Cr污染的联合修复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从铬矿渣堆放区土壤分离到的土著微生物为试验菌群,采用二苯碳酰二肼显色法,检测Cr(Ⅵ)浓度变化,筛选出4株对Cr(Ⅵ)的清除率大于50%的土著菌株,并设定为联合修复的微生物元素,与玉米幼苗作组合,对Cr进行微生物-植物联合清除试验。结果表明,在Cr浓度为100mg·L^-1的条件下,具有明显的降低培养液中Cr(Ⅵ)浓度的效果,实验条件下的清除率可达70%;在Cr浓度为100mg·L^-1的条件下,土著微生物的存在,还可以明显提高玉米种子萌发率,提高幅度高出对照10%以上。  相似文献   
7.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因芯片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高新技术。应用该技术可以对大量的遗传信息进行快速、高通量、并行检测,解决了传统检测方法中遇到的难题,已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分析、突变检测、核酸多态性分析、基因测序和药物筛选等几乎所有的生物学研究领域。作为一种高通量的基因检测方法,基因芯片技术在微生物检测和鉴定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文章简要介绍了基因芯片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流程,综述其在微生物检测和鉴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酵母培养物对反刍动物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直接饲喂微生物——酵母培养物的概念,现阶段酵母培养物对反刍动物瘤胃环境作用的生理生化基础的相关研究进展,以及几种对酵母培养基的作用机理解释。另外又对酵母培养物对反刍动物作用效果及影响酵母培养物的因素等5个方面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9.
溶液的酸度、二氧化碳、空气、微生物、光照及人为和环境等因素对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继而造成氮肥生产中有关碘量分析法的误差,通过控制溶液的pH值,防止二氧化碳气体的渗入,加强对分析人员的管理,可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实际中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出现的析硫现象,保持其浓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几种乔灌木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化学分析、微生物平皿培养及放线菌形态鉴定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安塞试区5种乔灌木根区0-20cm及20-40cm土层17个土样的土壤性质及微生物的数量与组成。结果表明:①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地人工林与无林裸地土壤中仍然生存着数量较多的细菌、放线菌及真菌,其中各类群的数量排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②不同树种根区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及真菌数量不同,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按灌木林>乔木林排序;③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地人工林及无林裸地土壤的放线菌组成中,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占绝对优势,其次为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和诺卡氏菌(Nocardia)。灌木林根区放线菌数量与种类均多于乔木;④黄土高原“沙刺人工林-微生物-土壤”生态系统微生物数量大,种类较多,生物活性强,对土壤物质转化及肥力提高有明显作用,在恢复黄土高原植被时应作为先锋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