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县级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与固碳功能关系分析——以云南省梁王山为例
引用本文:莫金宵,雷冬梅,李杰,高丽萍,冉玉菊.县级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与固碳功能关系分析——以云南省梁王山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23(4):694-703.
作者姓名:莫金宵  雷冬梅  李杰  高丽萍  冉玉菊
作者单位:1. 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云南省高原山地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2. 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资助项目(20XJAZH005);
摘    要:【目的】探究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与生态系统碳储存功能的相关性,为维护小尺度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定提供参考。【方法】以云南省梁王山县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格局指数评价法、InVEST碳储量评估模型和灰色关联法,探究梁王山2000—2020年土地利用格局与碳储量变化的时空特征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1) 20年间,耕地减少量最大,建设用地、林地和草地的面积略有提升,类型转移以林地、草地和耕地之间的相互转换为主,建设用地主要来自林地和草地的转入。(2)景观格局总体趋于复杂化与不规则化,破碎化程度增加,异质性相对减弱。其中,建设用地和草地的景观破碎度明显增加,林地斑块的连通性增加,林地最大斑块指数由23.00上升至23.80。(3)总碳储量有所增加,20年间从227 055.48 t上升至227 840.14 t。碳储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高碳储量区域主要分布在保护区东北部和中部区域。(4)景观蔓延度指数与总碳储量的关联度最高,达0.99。【结论】梁王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景观格局指数与碳储量的相关性存在差异;林地作为景观的优势斑块,其面积是影响保护区总碳储量值的重要因素。

关 键 词:土地利用变化  碳储量  关联度分析  时空格局  梁王山县级自然保护区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