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流行性淋巴管炎变态反应原——組織胞漿菌素(Гистоплазмин)和分芽霉素(Бластомицин)的試驗研究
引用本文:費恩閣,王殿沄,王志堯,何巽元,于永仁,黄国銘,秦靜,方石泉,朱建璋,赵春普,傅土福,黄文山,刘淑荣.流行性淋巴管炎变态反应原——組織胞漿菌素(Гистоплазмин)和分芽霉素(Бластомицин)的試驗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1956(2).
作者姓名:費恩閣  王殿沄  王志堯  何巽元  于永仁  黄国銘  秦靜  方石泉  朱建璋  赵春普  傅土福  黄文山  刘淑荣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马卫生科学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马卫生科学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马卫生科学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马卫生科学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马卫生科学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马卫生科学研究所
摘    要:流行性淋巴管炎又称假性皮疽,是侵害单蹄兽(马、驴、骡)皮下淋巴管及其附近淋巴腺、最后波及皮肤及皮下组织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化脓性传染病。历史上非洲发生最早,亚洲国家中,日本曾一度流行最剧烈,故又有非洲鼻疽和日本皮疽之称。本病的病原体于1873年由意大利学者C.Revolta氏所证实,但至今仍未研究出特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比较有效的防制办法为早期发现病畜,采取隔离、治疗、消毒和改进饲养管理等措施,因此,每逢流行,即时扑灭,就显得比较困难。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