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宰后猪肉成熟过程中基因表达变化及其与肉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引用本文:黄永棚,冉雪琴,牛熙,李升,黄世会,王嘉福.宰后猪肉成熟过程中基因表达变化及其与肉品质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24(4):1573-1581.
作者姓名:黄永棚  冉雪琴  牛熙  李升  黄世会  王嘉福
作者单位:1.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生物工程研究院,山地植物资源保护与保护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 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高原山地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60641);
摘    要:【目的】研究宰后成熟对猪肉品质的影响,以及宰后成熟过程中基因表达规律与猪肉品质变化的相关性,以期更好地阐释鲜肉成熟过程中肉品质变化的机理。【方法】以4℃条件下贮藏的大白猪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测定贮藏0、1、2、4、6、8和10 d时肉品质变化状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宰后猪背最长肌中单磷酸腺苷脱氨酶3(AMPD3)、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2(MYBPC2)、肌球蛋白轻链3(MYL3)、左旋氨基酸转运体(SLC7A8)和原肌球蛋白3(TPM3)等基因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肉品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大白猪宰后背最长肌pH在2 d时达到极限值6.5,显著低于4、10 d(P<0.05);蒸煮损失和滴水损失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贮藏损失在10 d时达到最高值12.52%,显著高于0.5~6 d(P<0.05);剪切力在宰后成熟1~10 d显著低于0~1 d(P<0.05);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值随成熟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且8~10 d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宰后肌肉组织中基因的转录丰度仍然存在,AMPD3基因...

关 键 词:猪肉  宰后成熟  肉品质  基因表达  相关性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