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2000-2010年内蒙古防沙带草地NPP的变化特征
引用本文:辛良杰,李秀彬,谈明洪,王祖方.2000-2010年内蒙古防沙带草地NPP的变化特征[J].干旱区研究,2015,32(3):585-591.
作者姓名:辛良杰  李秀彬  谈明洪  王祖方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2.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基金项目: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资助项目(STSN-09-00)
摘    要:利用CASA模型计算得到2000-2010年净初级生产力(NPP)及2000年与2010年30 m分辨率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探讨近年来内蒙古防沙带草地NPP的变化特征及其与自然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2000-2010年,研究区草地转为建设用地成为草地流失的主要因素,而荒漠成为草地增加的主要来源,水体与耕地成为草地增加的第二来源.②内蒙古防沙带草地NPP表现为“整体改善,局部退化”的态势.NPP明显增加区主要为海拔低于500 m的东部科尔沁地区与东南部的宁城县、建平县等区域.NPP降低区西至固阳县东至正蓝旗呈带状分布.③从模型的回归结果看,影响草地NPP降低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为:高程(DEM)>降水量>气温>草地初始质量.草地NPP增加与降低面积在海拔1000m与1300m左右时达到峰值,而这两个海拔高度又恰好是人类活动活跃区,说明草地NPP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也非常明显.降雨量对草地NPP有明显的正面影响,而气温则表现为负面影响.

关 键 词:防沙带  草地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  时空分布  内蒙古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in Grassland 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 in the Inner Mongolia Sand-control Belt from 2000 to 2010
XIN Liang-jie , LI Xiu-bin , TAN Ming-hong , WANG Zu-fang.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in Grassland 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 in the Inner Mongolia Sand-control Belt from 2000 to 2010[J].Arid Zone Research,2015,32(3):585-591.
Authors:XIN Liang-jie  LI Xiu-bin  TAN Ming-hong  WANG Zu-fang
Institution:XIN Liang-jie;LI Xiu-bin;TAN Ming-hong;WANG Zu-fang;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AS;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Keywords:sand-control belt  grassland  LUCC  net primary production (NPP)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Inner Mongolia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干旱区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干旱区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