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自然—人为”因素为指标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
引用本文:王天宇,张富.基于“自然—人为”因素为指标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J].甘肃林业,2013(1):28-29.
作者姓名:王天宇  张富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
摘    要:近几十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发展对环境的干扰,自然灾害诸如地震、海啸、干旱、洪水、水污染、滑坡、泥石流、供水危机、生物多样性锐减、冰川融化、雪线上升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成为国家乃至世界大事件被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祁连山北坡水源涵养区是我国河西走廊的生命源泉,同时又是生态脆弱地区。由于自然和人为等原因,该区存在草地生产力下降、森林质量衰退、冰川萎缩、雪线上升、自然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人民生活贫困等生态和经济社会问题,较脆弱的生态环境和较落后的经济社会发展互为因果。

关 键 词:生态环境脆弱性  水源涵养  祁连山北坡  雪线上升  生态脆弱地区  草地生产力  生物多样性锐减  生态环境脆弱度  全球气候变暖  河西走廊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