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湛江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受干扰程度
引用本文:李北兴,黎傲雪,董建宇,吕少梁,王学锋.湛江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受干扰程度[J].南方水产科学,2023(2):12-20.
作者姓名:李北兴  黎傲雪  董建宇  吕少梁  王学锋
作者单位:1.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2.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厅科技基础条件建设项目(2021B121211000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D0901103);
摘    要:大型底栖动物是潮间带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的良好指示生物。湛江湾是粤西最大的港湾,为揭示湛江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和受干扰程度,为其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分别在2020年8月(夏季)和2021年1月(冬季)实地调查了湛江湾5个不同人类活动胁迫下的断面(东海岛、东头山岛、鹿渚村、特呈岛和海湾大桥),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栖息密度与生物量空间分布以及生物多样性,并采用分类学多样性指数和栖息密度-生物量比较(Abundance-biomass comparison, ABC)曲线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干扰程度。结果表明:1)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98种,其中软体动物最多(45种),其次为节肢动物(26种)和环节动物(19种);2) 5个断面大型底栖动物夏、冬季的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174和187个·m-2,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71.27和188.38 g·m-2,均表现为冬季大于夏季;软体动物疏纹满月蛤(Lucina scarlatoi)和节肢动物白脊管藤壶(Fistulobalanus albicostatus)为冬夏两季的共有优势种;3)...

关 键 词:大型底栖动物  潮间带  群落结构  ABC曲线  湛江湾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