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奶牛早期妊娠阶段外周血中IFITM1和RSAD2基因的表达
引用本文:程蕾,王定发,向敏,胡修忠,刘晓华,凌明湖,夏瑜.奶牛早期妊娠阶段外周血中IFITM1和RSAD2基因的表达[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5,34(3):89-96.
作者姓名:程蕾  王定发  向敏  胡修忠  刘晓华  凌明湖  夏瑜
作者单位: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武汉 430208;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武汉 430208;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武汉 430208;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武汉 430208;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武汉 430208;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武汉 430208;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武汉 4302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01766); 武汉市农科院人才发展专项(CX201240); 武汉市农科院青年英才计划项目(YC201201)
摘    要:为研究干扰素刺激基因IFITM1和RSAD2在奶牛早期妊娠阶段外周血中的表达规律,于人工授精后0、14、18、21和28d采集奶牛外周血,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IFITM1和RSAD2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化学发光法同步检测血清中孕酮浓度;并深入分析自然发情和同期发情2种状态下青年母牛外周血中RSAD2基因的相对表达及其在18d和21d外周血白细胞亚类(淋巴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中的相对表达。结果表明,妊娠牛与空怀牛血清孕酮在21d和28d呈显著差异。人工授精后14d和18dIFITM1基因在妊娠牛与空怀牛中都显著下调,但在空怀牛与妊娠牛间差异不显著。妊娠牛外周血中RSAD2于21d显著上调;18d时,RSAD2在妊娠青年牛外周血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空怀牛。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发情条件下,妊娠牛外周血中RSAD2表达量显著高于空怀牛,同期发情条件下该基因在趋势上与之类似但统计学上不显著。人工授精后18d和21d,RSAD2在妊娠牛与空怀牛外周血淋巴细胞、NK细胞和单核细胞中的表达均无显著差异。研究提示:IFITM1不适合用于奶牛早期妊娠诊断;利用RSAD2的相对表达量可望对青年牛在18d做出早期诊断,具体判别标准有待于进一步扩群分析。

关 键 词:奶牛  IFITM1  RSAD2  妊娠诊断  基因表达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