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行距和播量对沙芦草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引用本文:王旭成,王星,王琴,宋文学,王通锐,黄淑迪,王志远,伏兵哲,高雪芹.行距和播量对沙芦草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J].草地学报,2023(9):2882-2889.
作者姓名:王旭成  王星  王琴  宋文学  王通锐  黄淑迪  王志远  伏兵哲  高雪芹
作者单位:1. 宁夏大学林业与草业学院;2. 宁夏草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 农业农村部饲草高效生产模式创新重点实验室
摘    要:为探究干旱半干旱区沙芦草(Agropyron mongolicum)种子生产适宜的行距和播量配比,本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分别设4个行距水平(20,30,40,50 cm)和4个播量水平(10,15,20,25 kg·hm-2),研究了不同行距和播量配比对沙芦草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对沙芦草实际种子产量和理论种子产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播量对沙芦草实际种子产量有显著影响(P<0.05),行距和播量对沙芦草实际种子产量有极显著的正交互作用(P<0.01)。通径分析表明,小穗数、小花数、种子数、穗长和生殖枝数对种子产量的影响具有直接作用,对种子产量贡献最大的是生殖枝数;回归寻优模型分析得出,当行距为20 cm,播量为15 kg·hm-2时实际种子产量最高。因此,在宁夏中部干旱区沙芦草种子生产中建议种植密度应为行距为20 cm,播量为15 kg·hm-2最佳。

关 键 词:沙芦草  行距  播量  种子产量  回归寻优模型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