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混播人工草地建植初期对黑土滩植被和土壤的恢复效果
引用本文:常涛,李珊,李以康,徐文华,孙建,张中华,马丽,秦瑞敏,苏洪烨,胡雪,阿的哈则,袁访,李宏林,周华坤.混播人工草地建植初期对黑土滩植被和土壤的恢复效果[J].草地学报,2023(5):1546-1555.
作者姓名:常涛  李珊  李以康  徐文华  孙建  张中华  马丽  秦瑞敏  苏洪烨  胡雪  阿的哈则  袁访  李宏林  周华坤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寒区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2. 中国科学院大学;3.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全国重点实验室;4. 青海大学
摘    要:为探究不同混播的人工草地建植初期对黑土滩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三种混播组合,分别是上繁草组合(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同德短芒披碱草(Elymus breviaristatus),SF),下繁草组合(冷地早熟禾(Poa araratica)、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XF),上繁草+下繁草组合(垂穗披碱草、同德短芒披碱草、冷地早熟禾、中华羊茅、星星草,SFXF),研究人工草地建植后植物群落和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筛选出最佳恢复组合。结果表明,人工草地建植显著增加植物地上生物量(P<0.05),但降低了植物多样性(P<0.05);人工草地建植改善了土壤性质和养分条件,显著增加土壤含水量(P<0.05)和土壤硝态氮含量(P<0.05),显著降低土壤0~20 cm的铵态氮含量(P<0.05);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三种人工草地建植组合进行分析排序,得出SFXF为最优恢复组合。

关 键 词:混播组合  植被特征  土壤养分  黑土滩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