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史氏鲟的早期发育异速生长模式及生态学意义
引用本文:韩骥,王云山,李文龙,胡光源,李育东.史氏鲟的早期发育异速生长模式及生态学意义[J].河北渔业,2016(11):31-36.
作者姓名:韩骥  王云山  李文龙  胡光源  李育东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水生动物资源增殖保护站,黑龙江 佳木斯,154002
摘    要:使用显微镜和解剖镜对史氏鲟仔鱼期、稚鱼期发育过程进行连续观察,使用目微尺测量仔鱼多项数量性状,利用观察到的形态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进行生态学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史氏鲟的早期发育分两个阶段,即胚后期孵出仔鱼(体长10.4~11.2 mm)到开食阶段(体长21.1~22.3 mm)和稚鱼阶段(指外源营养阶段到体态形成阶段)。仔鱼期较稚鱼期和幼鱼期在形态发生和分化上更强烈。优先发展重要的器官,然后发展次要器官是一种真骨鱼类共有的发育模式,我们把这种发育模式称之为异速生长模式。通过研究史氏鲟仔鱼的异速生长模式,讨论了异速生长的生态学意义,证明了早期生命阶段的形态发育和增长模式与当前需要有着密切关系的假设。

关 键 词:史氏鲟  仔鱼  异速生长  生态学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