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栽植方式下釆煤沉陷区植被恢复与土壤养分变化特征
引用本文:程红刚,李鹏,樊晓华,雷文坛,岳本江,张国财.不同栽植方式下釆煤沉陷区植被恢复与土壤养分变化特征[J].中国水土保持,2023(11):30-33.
作者姓名:程红刚  李鹏  樊晓华  雷文坛  岳本江  张国财
作者单位:3. 东北林业大学
摘    要:以黄河流域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对象,选取油松、樟子松、俄罗斯大果沙棘、胡枝子、紫穗槐等,采用保水剂、营养袋、客土、原土栽植等不同栽植方式进行造林,研究釆煤沉陷区植被恢复与土壤养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栽植方式对釆煤沉陷区植被恢复与土壤养分变化特征影响明显:(1)在客土栽植方式下,俄罗斯大果沙棘成活率最高,达96.3%,其冠幅、高度、盖度及林下土壤全氮和水解氮含量均为最高;樟子松成活率68.1%,平均高度71.4 cm,但土壤全氮、水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均最低;油松成活率为65.7%,胡枝子成活率为51.7%,紫穗槐成活率仅10.6%。(2)不同栽植方式中保水剂栽植对油松影响最大,其成活率为82.3%,明显高于对照,林下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均有较大提高,有机质和水解氮含量分别为对照的3.7和3.5倍;营养袋栽植对樟子松影响最大,其成活率达86.2%,明显高于对照,林下土壤水解氮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5和2.1倍。(3)采用保水剂和营养袋栽植明显增加了林下植被覆盖度和草本种类。

关 键 词:采煤沉陷区  植被恢复  栽植方式  土壤养分  黄河流域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