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线粒体基因组数据的裂腹鱼类系统发育研究
引用本文:迪丽娜·茹斯坦木,袁晓倩,张琪,韩洁.基于线粒体基因组数据的裂腹鱼类系统发育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2022,29(6):781-791.
作者姓名:迪丽娜·茹斯坦木  袁晓倩  张琪  韩洁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5;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5
基金项目: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9FY101700);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项目.
摘    要:关于裂腹鱼类(Schizothoracids)的分类系统一直存在学术争议。本研究利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分析法, 对 GenBank 数据库中的 64 种裂腹鱼类的线粒体基因组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 13 个蛋白质编码基因(PCGs)和 13 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加 2 个 rRNA 基因(13 PCGs & 2 rDNAs)两个联合基因数据集, 分别采用基于核苷酸替代模型的数据多分区和单分区分析策略重建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 裂腹鱼类“原始”、“特化”和“高度特化”3 个等级各自的聚类明确; “原始”等级的裂腹鱼和鲃亚科(Barbinae)鲈鲤属(Percocypris)形成一个单系群, “特化”与“高度特化”等级的裂腹鱼类群形成另一演化支, “高度特化”类群与部分“特化”类群具有最近共同祖先。研究结果不支持裂腹鱼类为一独立亚科, 笔者支持将“特化”和“高度特化”类群合并为 Schizopygopsini 族, 将“原始”等级的裂腹鱼和鲈鲤属鱼归为 Schizothoracini 族。分析中, 采用不同的数据集和不同的数据分区分析策略对解决裂腹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没有显著影响。以地质学证据和线粒体基因演化速率为先验, 利用 13 PCGs 联合基因数据集, 采用基于核苷酸替代模型的数据单分区分析策略和贝叶斯方法估算主要类群的最近共祖时间(tMRCA), 结果显示裂腹鱼类与鲈鲤属的 tMRCA 在中新世中期大约 13.16 Ma 前, 现生的“原始”等级裂腹鱼的 tMRCA 在上新世距今约 4.94 Ma, “特化”和“高度特化”等级裂腹鱼的最近共同祖先则是在 9.64 Ma 前开始分化, “高度特化”等级裂腹鱼起源于约 5.40 Ma。由分布区的地理历史推断, 裂腹鱼类的起源可能与印度与欧亚板块后碰撞期晚期有关, 其各个等级的分化和成种事件与青藏高原的阶段式演化和气候波动密不可分。

关 键 词:线粒体基因组    系统发育    裂腹鱼类    最近共祖时间

Study on the phylogeny of Schizothoracids based on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RUSTAM Delar,YUAN Xiaoqian,ZHANG Qi,HAN Jie.Study on the phylogeny of Schizothoracids based on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J].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2022,29(6):781-791.
Authors:RUSTAM Delar  YUAN Xiaoqian  ZHANG Qi  HAN Jie
Abstract:
Keywords: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水产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水产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