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副猪嗜血杆菌病防治研究的新进展
引用本文:李凯年,逯德山.副猪嗜血杆菌病防治研究的新进展[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7,24(12):32-33.
作者姓名:李凯年  逯德山
作者单位: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吉林长春130062
摘    要:1910年,德国学者Glasser首次报道了一种表现纤维蛋白性-多发性浆膜炎、心包炎、腹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等临床特征的猪病,称之为Glasser’s病。当时发现在患猪的浆液性分泌物中存在一种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1922年,Schermer等首先分离到该病的病原体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因此,Glasser’s病又被称为副猪嗜血杆菌病。近几年来,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报道,并且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要猪病,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我国,

关 键 词:副猪嗜血杆菌病  防治  多发性浆膜炎  革兰氏阴性  纤维蛋白  临床特征  短小杆菌  心包炎
收稿时间:2007-11-24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