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Voronoi 图的村域农村居民 点空间机理及其优化配置 ——以重庆市合川区大柱村为例
引用本文:杜相佐,王 成,邓 春.基于Voronoi 图的村域农村居民 点空间机理及其优化配置 ——以重庆市合川区大柱村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5,42(21):185-192.
作者姓名:杜相佐  王 成  邓 春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乡村人居环境研究实验室,重庆 40071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 (15YJAZH068);西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 (14XDSK2004)
摘    要: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散乱、集聚能力差、利用低效化是城乡转型进程中乡村地域系统演化的一种不良现象,对其空间机理进行研究,并提出适宜的空间优化配置策略已成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及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选取重庆市合川区大柱村为样点,采用Voronoi图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不同空间因素影响下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柱村农村居民点整体为集群型分布,有点状分散、带状延伸、块状集聚3种布局模式,但各社间存在集群和随机分布的差异;农村居民点在1~3级地形位、0~200 m水源地缓冲区、0~100 m主干道路缓冲区内具有分布偏好,其分布指数趋势线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根据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机理,融贯村域差异化的环境条件,兼顾农户意愿需求,构建了公共服务设施引领型、优势居民点引领型、交通主干线引领型3种空间优化模式,并建立起以中心村为核心、基层村为辅助的"中心-基层"两个等级的农村居民点体系。

关 键 词:农村居民点  Voronoi    分布特征  优化模式  大柱村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广东农业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广东农业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