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绿洲灌区玉米农田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对绿肥还田方式的响应
摘    要:针对西北绿洲灌区禾本科作物长期连作造成土壤质量下降问题,研究了不同绿肥还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及土壤容重的影响。试验设绿肥覆盖免耕(NTG)、绿肥全量翻压(TG)、地上部移除根茬覆盖免耕(NT)、地上部移除根茬翻压(T)以及传统翻耕不复种绿肥(CT,对照)5个处理。两年结果表明,与CT相比, 4种还田利用方式均可提升0~30 cm各土层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与平均质量比表面积(P0.05);与其他3种还田利用方式相比, NTG增幅最为显著。与CT相比, 4种还田利用方式均可降低各土层团聚体分形维数(P0.05); NTG处理和NT处理显著低于TG处理与T处理;与NT处理相比, NTG处理0~20 cm土层差异不显著, 20~30 cm土层显著降低。与CT相比,翻压还田(TG和T)能够降低各土层土壤容重(P0.05), NT处理显著增加各土层土壤容重(P0.05), NTG处理仅在2019年0~10 cm和20~30 cm土层显著低于CT,其他不显著。相对于其他绿肥还田利用方式及传统翻耕不复种绿肥,麦后复种绿肥地表覆盖免耕是增加绿洲灌区农田0~30 cm土层土壤大团聚体形成及稳定性、降低土壤容重的适宜措施。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