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红壤中不同AM真菌侵染的柑橘中多胺含量的比较
引用本文:陈美标,李娟,陈杰忠,朱红惠,姚青.红壤中不同AM真菌侵染的柑橘中多胺含量的比较[J].热带农业科学,2019(5).
作者姓名:陈美标  李娟  陈杰忠  朱红惠  姚青
作者单位: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园艺园林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广东省荔枝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微生物信号与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摘    要:多胺与植物的抗逆性密切相关,而丛枝菌根(AM)真菌能够调控植物的多胺代谢。为了探讨不同菌种的调控能力的差异,在华南地区利用AM真菌进行柑橘的抗逆栽培,本研究以‘暗柳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Anliucheng’)为试材,在盆栽实验中比较了4个菌种(Funneliformis caledonium, Gigaspora margarita,Funneliformis mosseae, Glomus versiforme)对‘暗柳橙’植株生长和多胺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F. mosseae的植株生物量最高,而接种F. caledonium的植株生物量最低;接种G. margarita的植株叶片中游离态SPM含量最高,接种G. versiforme的植株根系中游离态PUT和SPM含量最高;接种F. mosseae的植株游离态多胺PUT/PAs最低、(SPD+SPM)/PUT最高,与其生物量最高相对应;接种G. margarita的植株叶片中结合态PUT、 SPD含量最高,接种F. mosseae的植株叶片结合态SPM含量最高。本研究表明不同AM真菌菌种对柑橘多胺代谢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进而对植株生长产生不同影响,且多胺的平衡比多胺的含量更为重要。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