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水稻品种‘桂育11号’对褐飞虱的抗性评价
引用本文:黄所生,覃丽莎,吴碧球,刘广林,李成,陈传华,凌炎,黄芊,罗群昌,黄凤宽,龙丽萍.水稻品种‘桂育11号’对褐飞虱的抗性评价[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21,42(1):82-86.
作者姓名:黄所生  覃丽莎  吴碧球  刘广林  李成  陈传华  凌炎  黄芊  罗群昌  黄凤宽  龙丽萍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研究所/广西农作物病虫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广西 南宁 530007;马山县乔利乡农业和林业站,广西 南宁 530600;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水稻研究所,广西 南宁 530007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0200306);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水稻)创新团队建设(nycytxgxcxtd-01-04);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2015YT40);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2015JZ44,2015JZ45,2015JZ46)
摘    要:目的 明确水稻品种‘桂育11号’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抗性,为该虫的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采用苗期鉴定、蜜露分泌量测定、成株期室内评价以及田间数量调查方法对‘桂育11号’进行褐飞虱抗性系统评价。结果 ‘桂育11号’苗期与抗虫对照品种‘Rathu Heenati’均表现为中抗;分蘖期和孕穗期,褐飞虱在‘桂育11号’上取食24 h后的平均蜜露分泌量均与在‘Rathu Heenati’上的差异不显著;在室内成株期接虫15 d后‘桂育11号’和‘Rathu Heenati’植株生长正常,感虫品种‘TN 1’植株全部枯死;褐飞虱田间虫口密度动态调查发现,以水稻百丛植株的平均虫量计,2019年6月19日和6月24日‘桂育11号’上褐飞虱分别为218.33和436.67头,均显著低于感虫品种‘柳沙油占202’上的。结论 ‘桂育11号’对褐飞虱表现为中抗,田间种植对褐飞虱种群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应用于褐飞虱绿色防控。

关 键 词:水稻品种  ‘桂育11号’  褐飞虱  抗性评价
收稿时间:2020/3/16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