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改良水稻对稻褐飞虱的抗性研究
引用本文:陈英之,陈乔,孙荣科,杨朗,黄凤宽,黄大辉,韦素美,张月雄,刘丕庆,李容柏.改良水稻对稻褐飞虱的抗性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4).
作者姓名:陈英之  陈乔  孙荣科  杨朗  黄凤宽  黄大辉  韦素美  张月雄  刘丕庆  李容柏
作者单位:1. 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广西,南宁,530005
2. 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7
3. 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广西,南宁,530005;广西作物遗传改良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7
4. 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7
5. 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广西,南宁,530005;广西作物遗传改良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广西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广西科技创新能力与条件建设资助项目,广西教育厅研究生创新基金课题,广西大学科研启动基金 
摘    要:稻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南方稻作区大发生,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选育和利用抗虫品种是控制稻褐飞虱为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对来源于普通野生稻的5个抗稻褐飞虱(BPH)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开发,通过杂交、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育和聚合BPH抗性基因到杂交水稻亲本中,获得了与抗BPH基因bph25(t),bph26(t),bph22(t),bph23(t),Bph24(t)紧密或较紧密连锁的SSR分子标记,这些标记的选择正确率达到60%~90%。成功地转育和聚合3~5个BPH抗性基因到5个杂交水稻亲本获得抗性基因聚合系。对其中9个抗性基因聚合系进行遗传背景分析和性状调查表明,遗传背景回复率已达90%以上,苗期和成株期(即全生育期)表现对BPH高抗性,主要经济性状与受体亲本(轮回亲本)基本没有差异。这些抗性基因聚合系在抗BPH水稻品种培育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研究结果为最终培育出一系列对BPH具有高抗性和持久抗性的水稻品种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

关 键 词:水稻  普通野生稻  稻褐飞虱  抗性  育种  标记辅助选择

Improvement of Rice Resistance to Brown Planthoppers
CHEN Ying-zhi,CHEN Qiao,SUN Rong-ke,YANG Lang,HUANG Feng-kuan,HUANG Da-hui,WEI Su-mei,ZHANG Yue-xiong,LIU Pi-qing,LI Rong-bai.Improvement of Rice Resistance to Brown Planthoppers[J].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0,23(4).
Authors:CHEN Ying-zhi  CHEN Qiao  SUN Rong-ke  YANG Lang  HUANG Feng-kuan  HUANG Da-hui  WEI Su-mei  ZHANG Yue-xiong  LIU Pi-qing  LI Rong-bai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