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2001—2010年铜仁地区小麦条锈病监测与防控研究
引用本文:阴华海,涂刚,何丽,陈玉婵.2001—2010年铜仁地区小麦条锈病监测与防控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5):189-190.
作者姓名:阴华海  涂刚  何丽  陈玉婵
作者单位:贵州省铜仁市植保植检站,贵州铜仁,554300
摘    要:2001—2010年铜仁地区小麦条锈病监测与防控研究结果表明,贵州铜仁地区小麦条锈病病原为外来菌源,主要来自贵州西部和云南小麦越冬区。孢子始见期早,田间发病始见期早,当年菌源量大是条锈病流行的重要条件。当年3—4月发病中心点在160个以上,4月降雨量在100 mm以上,降雨日数在15-17 d,为大流行;当年3—4月发病中心点在40-160个,4月降雨量在40-90 mm,降雨日数在10-15 d,为中等流行;当年3—4月发病中心点在20-40个,4月降雨量在40 mm以下,降雨日数在10 d以下,为轻流行。该地种植的小麦品种中绵阳30、绵阳31、川麦107、思麦早、西科276、早一根株、大头黄表现为高感品种;绵阳26、绵农6号为中感品种;西科2号、雅安早、黔麦16、黔麦15为抗性较强的品种。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于44%,条锈病将大流行;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在29%-44%将中等流行;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在29%以下为轻流行。防控小麦条锈病,铜仁地区以10月下旬末左右播种最佳;种子处理以药剂湿拌效果为好,而拌种药剂以15%三唑酮为好,田间药剂防治以15%三唑酮和50%代森锰锌效果显著。

关 键 词:小麦条锈病  病菌来源  流行规律  品种抗性  防效  贵州铜仁  2001—2010年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