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碳氮含量及储量分析
引用本文:焦克强,段建军,王小利,易香,陈祖拥,卜通达.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碳氮含量及储量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物科学版),2018(1).
作者姓名:焦克强  段建军  王小利  易香  陈祖拥  卜通达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大学烟草学院;安顺市西秀区土肥站
摘    要:以贵州省威宁县东山河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含量及其储量特征,为该小流域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与评价土壤固定碳、氮的能力提供参考。通过野外采样与实验分析相结合,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线性回归模型及相关性分析,对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碳氮含量及储量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SOC、TN含量大小依次为:草地(29.59±1.06 g/kg、2.87±0.07 g/kg)耕地(25.73±0.93 g/kg、2.50±0.06 g/kg)林地(23.99±1.63 g/kg、2.26±0.11 g/kg)。在该小流域中,草地SOC、TN密度分别为7.04±0.25 kg/m~2、0.68±0.02 kg/m~2,显著高于耕地与林地,SOC密度耕地(5.76±0.16 kg/m~2)最低,TN密度林地(0.55±0.03 kg/m~2)最低。SOC储量与TN储量变化规律相似,耕地(4.38×103t、4.25×102t)显著高于草地(2.18×10~3t、2.11×10~2t)与林地(1.99×10~3t、1.87×10~2t)。3类土地利用方式下SOC与TN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并且其土壤碳氮比值(C/N)均在10.00左右。经相关性分析表明,3类土地利用方式下SOC、TN分别与碱解氮(AN)、C/N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东山河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SOC、TN含量、密度及储量均表现出明显差异;从单位面积的碳氮储量来看,草地是小流域土地利用方式中最高的。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