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感染“褐色沉积症”虾夷扇贝的外套膜转录组测序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引用本文:于佐安,李大成,李华琳,刘项峰,滕炜鸣,刘忠颖,王庆志,周遵春.感染“褐色沉积症”虾夷扇贝的外套膜转录组测序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J].中国水产科学,2023,30(3):284-296.
作者姓名:于佐安  李大成  李华琳  刘项峰  滕炜鸣  刘忠颖  王庆志  周遵春
作者单位: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 ;农业农村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与发掘利用重点实验室, ;大连市海产贝类种质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 辽宁 大连 116023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项目(CARS-49); 辽宁省渔业科技计划项目(201826); 大连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16SN015, 2019J12SN60); 大连市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2021JB11SN035).
摘    要:为分析“褐色沉积症”形成分子机制,探究筏式养殖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贝壳内侧褐色沉积症状形成原因,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感染“褐色沉积症”虾夷扇贝和健康虾夷扇贝外套膜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患病和健康扇贝外套膜分别获得43862251和41806737条clean reads。经参考基因组比对分析,患病和健康扇贝外套膜表达基因数量分别为17835个和16816个,差异表达基因208个,其中上调基因170个,下调基因38个。选取6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 (q RT-PCR)验证,结果证明转录组测序分析可靠。GO功能富集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几丁质代谢、含氨基葡萄糖化合物代谢、几丁质结合和氨基糖代谢等与几丁质合成代谢相关的通路;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参与内质网蛋白质合成、内吞作用、剪接体和谷胱甘肽代谢等途径;对差异表达倍数显著的前40个基因分析发现,编码类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caffeoyl-Co A O-methyltransferase-like,CCOAOMT-L)、类1-氨基环丙烷-1羧酸...

关 键 词:虾夷扇贝  褐色沉积症  转录组  关键基因
收稿时间:2022/11/1 0:00:00
修稿时间:2022/12/25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水产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水产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