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NO及NOS在Ⅰ型鸭肝炎病毒致雏鸭肝损伤机制中的作用
引用本文:谷长勤,谢长清,毕丁仁,胡薛英,张万坡,程国富.NO及NOS在Ⅰ型鸭肝炎病毒致雏鸭肝损伤机制中的作用[J].兽医大学学报,2012(4):513-516,524.
作者姓名:谷长勤  谢长清  毕丁仁  胡薛英  张万坡  程国富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72161)
摘    要:人工感染4日龄雏鸭病毒性肝炎模型,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和NO在Ⅰ型鸭肝炎病毒感染后的肝脏中的动态变化及与肝损伤的关系。120羽4日龄雏鸭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腿部肌注Ⅰ型鸭肝炎病毒,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感染后动态观察肝脏的病变、测定肝组织内NOS活性和NO的浓度以及肝组织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病毒感染后,雏鸭肝功能和肝脏结构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NO对肝脏的损伤在感染后3d内持续增强,从4d开始逐渐减弱;iNOS主要存在于雏鸭的巨噬细胞中,其含量在感染早期上升,后期逐渐下降;肝组织内NOS活性及NO的浓度变化与免疫组化显示结果一致。结果表明,鸭肝炎病毒感染的雏鸭肝脏的损伤程度与NOS、NO浓度变化一致,提示NO在鸭肝炎病毒导致的雏鸭肝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关 键 词:Ⅰ型鸭肝炎病毒  肝损伤  NOS  NO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