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机理和调控技术 Ⅱ.水稻旱育稀植高产的生态学机理
引用本文:王松良,林文雄,梁义元,余高镜.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机理和调控技术 Ⅱ.水稻旱育稀植高产的生态学机理[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8(2):2.
作者姓名:王松良  林文雄  梁义元  余高镜
作者单位:福建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学院,福州,350002
基金项目:农业部丰收项目,福建省教委基金
摘    要:肥床旱育增加了苗床土壤的微生物类群并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有效性,培育出壮根、矮化、带蘖秧苗;旱育秧移栽前后均表现出强大的生理生化优势;旱育稀植有利于协调水稻个体和群体生长,使其中期在增加有效穗的基础上,提高成穗率,促进后期高光效群体的形成,并优化群体产量的穗粒结构.试验表明,旱育秧产量主要分布在主茎和 1/0~5/0 叶节位穗上,而对照分布在主茎和3/0~7/0 叶节位穗上.

关 键 词:水稻  旱育稀植  生态学机理
修稿时间:1998-10-12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