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三江源区“黑土滩”次生植被形成的三阶段物种生态位与毒杂草繁殖特征
引用本文:徐松鹤,尚占环.三江源区“黑土滩”次生植被形成的三阶段物种生态位与毒杂草繁殖特征[J].草地学报,2019,27(4):949-955.
作者姓名:徐松鹤  尚占环
作者单位:1. 集宁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2.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 实验室, 甘肃 兰州 730000;3.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省寒区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青海 西宁 810008
基金项目: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科研和推广;青海省重点研发与转化技术项目;青海省创新平台建设专项
摘    要:为了改善和治理青藏高原三江源区"黑土滩",本文利用生态位理论,以青藏高原三江源区"黑土滩"毒杂草次生植被形成三阶段群落特征为基础,分析了群落结构变化及毒杂草植被形成机理,提出了"剩余空间"概念。结果表明:随着"黑土滩"三阶段的演替,可食性牧草重要值降低。株型较小、对资源需求少的莎草科和禾本科物种与株型较大、对资源需求多的大型毒杂草相比,存活株数相对较多,生态位相对较宽。随着草地秃斑面积扩增,相似生活型的宽生态位物种会高度重叠,留出"剩余空间"。具有无性繁殖特征的多年生毒杂草会充分利用"剩余空间",加剧土壤养分分布的不均匀性,增大土壤的空间异质性,从而形成"水热空洞效应"。本文提出了草地恢复可利用毒杂草作为先锋植物占据"剩余空间",再通过人工干预,逐步改良"黑土滩"的治理思路。

关 键 词:“黑土滩”  群落特征  生态位  毒杂草  无性繁殖  
收稿时间:2019-04-10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草地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草地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