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鲫、鲢、鳙等养殖鱼类暴发性疾病与水质环境关系调查初报
引用本文:胡益民,陈月英.鲫、鲢、鳙等养殖鱼类暴发性疾病与水质环境关系调查初报[J].江西水产科技,1991(3):12-15.
作者姓名:胡益民  陈月英
摘    要:在鲫、鲢、鳙等养殖鱼类暴发性疾病流行期间,重病区30口池塘(发病塘17口、未发病塘13口),主要水化学指标(PH、碱度、钙、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等)测定结果初步表明:暴发性疾病的消长和水质环境中无机三氮量的变化有关。发病塘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含量显著高于未发病塘;硝酸盐氮却低于未发病塘。病愈后期、氨氮、亚硝酸盐氮明显减少,硝酸盐氮相应增加。鲢、鳊、鳊等鱼类为我国传统的池塘养殖优良种奏,新近引进的白鲫也因食性杂,生长速度快,起水率高等优点倍受养殖者的欢迎。但前几年时有发现鲫(主要为白鲫Carassiusauratus)、鲢、鳙、鳊暴死病例,其主要症状为体表鳞片部分脱落、表皮和肌肉及脏器等充血。因此发病率低,未曾引起人们的重视。可是从1989年五月份开始,在我省的主要渔区——杭、嘉、湖一带大面积暴发了鲫、链、鳙、鳊等主要养殖鱼类出血性疾病(症状同上,以下简称“暴发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高、流行面之广,属历史罕见。目前、该病已波及全国许多地方,给淡水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发病流行期间、笔者曾对重病区菱湖、湖洲30口成鱼塘(其中发病塘17口,未发病塘13口)、进行了水质环境因子的调查,并对主要水质指标作了测定。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以期能对病因的探索和防治工作有所参考。

关 键 词:养殖鱼类  暴发性疾病  水质环境  初报  暴发病  成鱼塘  生长速度  渔区  淡水养殖业  增加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