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旋毛虫鸟氨酸脱羧酶对旋毛虫抗酸能力调控的研究
引用本文:侯嘉茗,杨啸,王雪莹,薄禄琪,王爽,张博涵,张鉴慧,阮入琳,宋铭忻,白志坤.旋毛虫鸟氨酸脱羧酶对旋毛虫抗酸能力调控的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23(3):302-309.
作者姓名:侯嘉茗  杨啸  王雪莹  薄禄琪  王爽  张博涵  张鉴慧  阮入琳  宋铭忻  白志坤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开放基金课题(SKLVEB202IKFKT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172883);
摘    要:为探究旋毛虫体内是否存在鸟氨酸依赖性抗酸系统(AR5)及旋毛虫鸟氨酸脱羧酶(TsODC)对旋毛虫抗酸能力的调控作用,本实验分别采用p H1.5、p H2.5、p H4.5、p H6.6的培养液以及PBS (pH7.4)作为对照组分别培养0.5 h、1 h和2 h后,通过统计旋毛虫肌幼虫的存活率、采用荧光定量PCR (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筛选旋毛虫肌幼虫体外最适酸处理条件。结果显示,在酸度为p H2.5培养2 h时,肌幼虫的存活率为51%(此时死亡数与存活数基本相等)及Ts ODC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水平最高。因此,p H2.5培养2 h为旋毛虫肌幼虫体外最佳酸处理条件。于培养液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精氨酸、Ts ODC多抗血清、姜黄素和雷帕霉素,以PBS作为对照组分别培养12 h、24 h和48 h后,采用上述最佳酸处理条件处理后,通过计算肌幼虫存活率,采用q PCR检测Ts ODC基因的转录水平并初步筛选不同制剂的最佳培养浓度及时间,并在各最佳浓度和时间培养后,再经最佳酸处理条件处理,采用western blot检测Ts ODC蛋白的表达,分析各制剂对旋毛虫抗酸能力的...

关 键 词:旋毛虫  旋毛虫鸟氨酸脱羧酶  抗酸性  精氨酸  姜黄素  雷帕霉素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