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磷素形态及磷循环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影响
引用本文:李季,张桥,张嘉欣,韩兴华,黎婉玲,孙丽丽,顾文杰,卢钰升,解开治,徐培智.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磷素形态及磷循环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2023(10):1230-1241.
作者姓名:李季  张桥  张嘉欣  韩兴华  黎婉玲  孙丽丽  顾文杰  卢钰升  解开治  徐培智
作者单位:1.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南方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养分资源循环利用与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土壤微生物与耕地保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 广东省农业环境与耕地质量保护中心;4. 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茂名分中心
基金项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优势产业学科团队建设项目(202121TD);
摘    要:【目的】以南方酸性土壤连续8年秸秆还田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探究秸秆还田对水稻分蘖期与成熟期土壤磷循环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影响。【方法】定位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化肥+无秸秆还田(CK)、化肥+当季秸秆全量还田(CKS)、化肥+当季秸秆全量还田+秸秆替代10%钾肥(S10)、化肥+当季秸秆全量还田+秸秆替代20%钾肥(S20)和化肥+当季秸秆全量还田+秸秆替代30%钾肥(S30)。利用Guppy土壤磷素连续浸提法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别测定土壤磷素组分和磷循环微生物功能基因数据。【结果】秸秆还田处理显著提高了Guppy土壤磷分级中可利用磷组分NaHCO3-Pi的含量(P<0.05),其中S10、S20处理较CK处理提升了5.88%~8.73%;中等可利用磷组分中NaOH-Pi为南方酸性稻田土壤最主要的磷素形态,含量为154.03~202.11 mg·kg-1。同时,秸秆还田还显著影响了土壤磷循环微生物功能基因的丰度,其中无机磷溶解基因pqqC对秸秆全量还田处理的响应更为明显。秸秆还田条件下磷循环功能基因(如phnW、phnO、pqqB、pqq...

关 键 词:秸秆还田  土壤磷素分级  磷循环基因  宏基因组学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