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肝片吸虫病病原生物学研究——病原生活史的实验观察
引用本文:王修文,危粹凡,谭绍才,晋筑云,罗怡.肝片吸虫病病原生物学研究——病原生活史的实验观察[J].贵州畜牧兽医,1987(2).
作者姓名:王修文  危粹凡  谭绍才  晋筑云  罗怡
作者单位: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摘    要:1.在贵阳地区的6、7、8三个月,肝片吸虫卵发育为毛蚴需要17.0—19.7天,3月和11月,卵的发育延长至28—33天,但在天气温暖时,虫卵仍可发育或孵出毛蚴。在冬末春初的12、1、2三个月,室温平均在6.30—7.50℃,虫卵停止发育。 2.实验证明,肝片吸虫在贵州的中间宿主为小土蜗(GaIba paryia)。此螺各月均见到活动,越冬螺在翌年3—4月发育成熟和开始产卵,6—8月第二代螺进入成熟期,并大量产卵,密度最高,9—10月密度下降,但可见少数第三代螺体成熟和产卵,并孵出幼螺,通常以幼螺越冬。灭螺可在各月进行,尤以冬春为最重要。 3.本文对肝片吸虫的虫卵孵化、毛蚴侵入螺体、尾蚴逸出以及囊蚴的形成进行了实验观察。 4.贵阳地区肝片吸虫蚴虫在小土蜗体内的感染、发育与繁殖时间在春未、爱、秋和冬初季节,尤以夏秋两季为盛期。在室内月均温为24.07—25.07℃时,小土蜗感染毛蚴后,经43天及其以上即自螺体内逸出尾蚴;用囊蚴感染家兔、山羊后,经60—70天左右,发育为成虫。 5.根据一年中囊蚴出现的季节从四月至十或十一月,所以秋季驱虫治疗的适宜时间不超过11月,冬春预防性驱虫分别在12—1月和3月。诊断出有临床症状或已感染的家畜应随时进行驱虫。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