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鸡胚性别鉴定--家禽科学研究的新视点
引用本文:王健 ,漠纵泉 ,肖小珺 ,刘长国 ,刘向萍 ,王晓峰.鸡胚性别鉴定--家禽科学研究的新视点[J].中国家禽,2003,25(14).
作者姓名:王健  漠纵泉  肖小珺  刘长国  刘向萍  王晓峰
作者单位: 
摘    要:近来,孵化蛋种鸡过程中产生的小公鸡一出壳就被宰杀,由于它们与肉仔鸡相比生长速度慢,产肉性能低,因此没有饲养价值,在德国,仅2001年就有大约9200万新生雏鸡被宰杀,而欧盟和美国,则达到2.82亿和2.26亿(ZMP,2002)之多。最终这些雏鸡被用作动物园动物的食品或工业蛋白产品。对雏鸡的宰杀引起了社会上敏感的人士对动物福利的关心,他们积极呼吁停止宰杀行为,有选择性地利用蛋鸡群中的小公鸡。如果只有小母鸡被孵化出雏这种宰杀就可以避免。要达到这种效果,要么改变胚胎的性别,干扰性别的决定,要么所不期望性别的胚胎在发育的某个阶段就要被鉴定出来,这样公众所关心的将不再是反对对小公鸡的宰杀。受精的发生先于蛋壳的形成,鸡胚胎在产卵的时候已经发育到40000~60000个细胞阶段。人类性别鉴定的成功技术不能应用到鸟类和产蛋鸡。最近一些年,围绕着鸡胚性别鉴定开展了许多的技术研究,有一些是理论上的,有一些是实践方面的。这些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验证性别鉴定工作的进展,估计它的可行性,另一个目标是讨论繁育具有产蛋、产肉双重目标的蛋鸡,以及用孵出的小公鸡进行产肉的限制因素和潜能,当然伦理道德方面也应该被考虑。(漠纵泉译)


Determination of Embryonic Sex-a New View of Poultry′s Research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