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耕作模式对东北风沙土酶活性的影响
引用本文:乔云发,钟鑫,苗淑杰,陆欣春,李琪.耕作模式对东北风沙土酶活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5):68-71.
作者姓名:乔云发  钟鑫  苗淑杰  陆欣春  李琪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应用气象学院,江苏南京,210044;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81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引进人才项目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集成耕作模式对东北风沙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在东北风沙土区开展耕作模式的田间对比试验,以传统耕作模式(CT)为对照,研究3种集成耕作模式(ITP1、ITP2和ITP3)对风沙土土壤酶(脲酶、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速效养分、有机质的影响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与传统种植CT模式相比,ITP1模式显著增加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增加了68.57%、74.04%、31.44%和20.44%;ITP2模式增加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但是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ITP3模式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增加,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与传统种植CT模式相比,ITP1模式增加土壤速效养分(N、P、K)和有机质含量,ITP2模式显著增加土壤速效K和有机质含量,ITP3模式差异不显著。脲酶活性与土壤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磷酸酶活性与土壤速效磷、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从耕作模式对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影响的角度分析,ITP1模式最适合风沙土区玉米种植,ITP2模式次之,而ITP3模式不适合。

关 键 词:酶活性  耕作  风沙土  玉米

Effects of Tillage-model on Enzyme Activities in Aeolian Sandy Soil in Northeast Chin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